您的位置  南京魅力  特产

在宁14人当选!2021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

11月18日,2021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共有149人当选。其中,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65人,增选外籍院士25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84人,增选外籍院士20人。

在宁多所高校和机构共14位学者榜上有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 马余强

(软物质物理)

马余强,1964年11月出生,理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物理系博士生导师,南大固体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民进江苏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从事物理学与化学和生命科学交叉的软凝聚态物理领域研究,在聚合物凝聚态物理、胶体结晶、生物膜结构组织和细胞骨架的非平衡自组织等若干前沿领域取得了有意义的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 谈哲敏

(气象学)

谈哲敏,1965年1月出生,博士,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21年11月18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大气动力学、中尺度气象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的研究方向为锋面动力学、大气边界层动力学与中尺度可预报性。提出新的非线性边界层动力学近似理论-Ekman动量近似理论,该理论已被国际、国内外许多学者应用,被认为边界层动力学中比较完善理论模式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

史生才(天体物理)

史生才,1964年12月出生于江苏南京,博士生导师,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射电天文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学术委员会主任、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技术实验室首席研究员。

史生才是太赫兹超导探测器研究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我国太赫兹天文探测技术的主要开创者,在太赫兹超导探测器物理机理、芯片技术和系统应用等方面做出多项有国际影响力的性研究成果。2019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他领导研制的太赫兹超导探测器成功应用于我国13.7米毫米波望远镜、国际天文大科学装置ALMA和SMA等,并将在我国空间站巡天望远镜上实现应用,支撑推动我国太赫兹天文学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滕皋军(介入放射学)

滕皋军,1962年8月生,现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和介入中心主任,江苏省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重点实验室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滕皋军教授从事医学影像与介入放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为中国介入放射学发展作出了开创性和持续性贡献,特别是在肝癌、外周血管及脊柱等领域的介入治疗有突出成就。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 顾宁

(纳米医学材料)

顾宁,1964年5月生,籍贯江苏南京,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要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杰青、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顾宁长期从事纳米医学材料研究,在医用高性能铁基纳米材料和磷脂材料制备、表征与生物效应等创新研究中做出系统性贡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46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许金奖等科技奖项。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 陈光

(金属材料加工工程)

陈光,1962年4月生,工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获奖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优秀科技工作者、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十大优秀专利发明人,南京理工大学材料评价与设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金属纳米材料与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 刘加平

刘加平 1967年1月生,现任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土木工程材料专家,是混凝土收缩裂缝控制和超高性能化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发展了收缩开裂的理论体系,创新了超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建立了减缩抗裂、力学性能提升和流变性能调控三个关键技术群,发明了系列功能材料,成功应用于110余项重大工程。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91件,获国际专利14件。

成果应用于NH岛礁防护和南京长江五桥等60多项重大工程,提升了构筑物的抗侵彻爆炸和承载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 沈其荣

沈其荣,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现任南京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有机(类)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

沈其荣院士长期从事有机(类)肥料和土壤微生物研究与推广工作,技术工艺被全国666家企业采用,为中国有机(类)肥料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沈其荣院士先后获得光华工程科技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华农业英才奖、国家教学名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等荣誉称号。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 付梦印

付梦印,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64年11月6日出生,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9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导航、制导与控制专家。中国惯性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入选“新世纪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国防科工委“优秀中青年专家”。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组合导航与智能导航技术,承担了多项军贸、国内列装和国家基础研究任务。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现任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王明洋

王明洋,1966年1月5日出生,教授,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解放军理工大学首席教授;南京理工大学特聘教授;爆炸冲击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7年7月,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通令,原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教授王明洋记三等功。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 应汉杰

应汉杰,1969年生,博士,教授,博导,现为南京工业大学教授、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

长期坚持在第一线从事生物化工领域的科研、工程应用和教学工作。针对生物制造的核心技术,他系统地开展了生物催化剂、生物催化剂的高效应用和流程重构的研究工作,为提升我国生物制造研发水平、工程水平和产品国际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胡亚安

胡亚安,1965年2月出生,博士,博导,二级正高。现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工水力学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通航建筑物研究,先后主持和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点科技专项及国家大型水利水电水运工程科技项目等100多项,围绕解决内河航运网络的咽喉工程---通航枢纽、船闸与升船机核心技术难题,取得一批国际上有重大影响力的性成果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蓝羽石

蓝羽石,1954年9月生,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电科28所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军队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防科技工业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军工电子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C4ISR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带教导师。长期工作在国防科技一线,从事军事指挥信息系统的技术研究和工程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 唐洪武

唐洪武,1966年9月出生,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书记。

唐洪武长期从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学科领域的科技研究、人才培养和工程实践。截至2017年1月,唐洪武先后主持和承担过国家科技攻关、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863、水利部948、省部攻关课题以及重点(大)工程项目100余项,创新性解决了淮河、长江、珠江、赣江等重点(大)治河工程的关键科技难题,并在60余项水利工程的设计和运行中得到推广应用。

新闻多一点

我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合称两院院士,2020年在册的科学院院士有813人,工程院院士有904人,即两院院士合计有1717人,这些院士一般都是在基础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上作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人才,堪称国宝级的宝贝。各城市一般都以能够引进两院院士来工作为荣,但院士的工作需要特定的环境和条件,并不是随意能够引进的。

据2020年统计数据,我国拥有30个以上两院院士的城市只有11个,11座城市拥有两院院士1534人,占全部院士的89.34%,接近九成。这当中,超过100个以上两院院士的城市有3个。

除了排名一、二的北京市、上海市。南京市是拥有两院院士第三多的城市,共有110人,占全部两院院士的6.41%,南京市是我国211大学第三多的城市,共有8所211大学,其中包括两所著名的985大学,即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这些大学里都有比较多的院士工作,南京的科研机构也相当非常多,有600多家,还有100个左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所以,院士数量也比较多。南京市、北京市和上海市是我国仅有的三个拥有100个以上院士的城市。‍

来源:南京理工大学 、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科院官网、软科客户端、腾讯新闻等

小区出入口垃圾成堆、污渍遍地,当真没人管?

盐城大丰海域发生5.0级地震!南京震感强烈!

女大学生被诬“海王”遭网暴?后续来了......

想了解南京十八频道更多动态?联系我们!

电话:025-84631001

微信:nj18ch001(十八客服小木)

新卫斯理传奇 http://www.xinzhiliao.com/rq/nvxing/16746.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西安新都酒店,火影忍者440,希腊队,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