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京网事

大陆电视剧民国往事秦腔戏曲电影回眸

在全国大大小小三百六十多个戏曲剧种中,有着古老起源和悠久历史的北方剧种之一秦腔,素有中国戏曲活化石之称,已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后,国产彩色电影便隐入长达五六年的摸索期和沉默期,再没有有影响的彩色影片问世。直至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954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徐进编剧,桑弧导演,袁雪芬和范瑞娟主演的舞台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问世,才大获成功。影片上映后不但深受国内观众的喜爱与欢迎,获得1949-1955年文化部颁发的优秀舞台艺术片一等,并且在1954年卡洛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音乐片,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映出”,同年总理在国际会议期间,为电影大师卓别林放映了此片,被其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来源:网络

时至今日,整个世界都呈现出式多元化格局,影视艺术也不例外,随着多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大商业化运作,影视的繁荣几近登峰造极。然而过度的繁荣也会导致泥沙俱下,流于泛滥,给人们带来审美疲劳。人们多少已经厌倦了没完没了的长篇剧集和好莱坞,渐渐怀念起早期朴素内蕴的经典时代。近年传统戏曲片的新编以及重拍,似有回潮和再度繁荣的气象。作为秦腔,从新世纪以来相继拍摄的《铡美案》《十五贯》《寒窑记》《锁麟囊》《海瑞训虎》《周仁回府》《大树西迁》《迟开的玫瑰》《西京故事》等数字戏曲电影中,也可见端倪。

秦腔电影《三滴血》剧照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文化复苏的大中,传统剧目和戏曲影片也得沐春风,再次繁荣。

1983年西影厂拍摄、李瑞芳主演的眉户剧现代题材戏曲影片《杏花村》,可能是国内最早反应农村联产承包制的戏曲影片,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和欢迎。尤其作为眉户、碗碗腔代表人物的李瑞芳,她的表演和唱腔朴素婉转,在此之前的《梁秋燕》早已深入。同时,西影厂还在1980年拍摄了传统眉户戏曲片《屠夫状元》,在1987年拍摄了新编大型历史题材秦腔戏曲片《千古一帝》,甘肃电影制片厂也相继拍摄了秦腔戏曲片《杀狗劝妻》《三娘教子》和陇剧现代题材戏曲片《万家春》,虽然比起其它剧种的影片,数目可能显少一些,但题材与艺术表现都有所拓展与创新。

作者:双蝶

如果说秦腔戏曲影片在二次辉煌的八十年代显得相对沉寂一些的话,它也是有时代背景因素的。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文化艺术市场的,港澳台影视剧和流行歌曲,在已经是铺天盖地,深受年青一代的喜爱和流连,也成为春晚必不可少的兴奋剂。南戏近水楼台,得风气之先,也迅速繁花似锦起来,一时间,南音在国内呈压倒之势,黄梅戏和越剧影视作品几乎成为戏曲片的代名词。北方剧种相对冷寂一些虽在情理之中,却也不无遗憾,以至一些优秀剧目和获剧目没有在那个时期拍成戏曲影片。

但屈指算来,拍成戏曲电影的秦腔剧目却不及其它剧种丰富。据国内目前最活跃的河南籍戏迷戏痴小郭统计,从建国以来截止到2011年,陕西戏曲界一共拍摄了10部戏曲电影,其中秦腔6部、眉户2部、商洛道情1部、京剧1部。他在当时做的统计中不无遗憾地说,“作为众多梆子剧种祖先的大秦腔拍摄的戏曲电影实在太少了,特别是作为秦腔重地的陕西在戏曲复苏二次辉煌的八十年代只拍摄了一部秦腔电影《千古一帝》,以至对于全国戏曲电影爱好者来说,提起秦腔电影还是《火焰驹》与《三滴血》两部经典作品。”

戏曲

说起《火焰驹》和《三滴血》,它的成功与经典并非偶然,建国初期的五六十年代,国内戏曲艺术无论南戏北戏都非常繁荣,一些经典剧目都曾有过几百上千场的演出,许多优秀艺人都曾受到过中央领导人的和关怀。

这一巨大成功不仅为新中国电影艺术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也为国产电影了一个新。此后十数年间,各制片厂和各剧种,都拍摄过一批非常经典、日趋完美的戏曲影片,《火焰驹》《三滴血》《一文钱》就属此列。而我们至今如数家珍的《红楼梦》《追鱼》《花为媒》《碧玉簪》《五女拜寿》《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柳毅传书》《花木兰》《卷席筒》《刘巧儿》《十五贯》《七品芝麻官》等等,无不脍炙人口,虽然其间也有黑白片,以及其他技术方面的局限,但丝毫也不影响它们的艺术价值,也让当时一批杰出的戏曲表演艺术家深入,流芳后世。比如徐玉兰、王文娟、严凤英、新凤霞、常香玉等等,她们炉火纯青的表演和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后世有无数致敬之作,但都难以企及。而在秦腔,《火焰驹》与《三滴血》同样如此。长影拍摄《火焰驹》其间,中央领导人还曾看望和慰问剧组人员。影片里扮演李母和王妈的孟遏云,是第一位秦腔女演员,她的表演与唱腔沉郁深厚,有一种特殊的沧桑感,令人一听难忘。而陈妙华,在我心里就是秦腔版的徐玉兰,肖若兰和肖玉玲,就是秦腔版的王文娟、严凤英、新凤霞和李忆兰,还有影片中天真可爱的全巧民和李应贞,她们在观众的心目中早已经定格为永远的纯真少女。

对全国各地剧种剧目了若指掌的小郭还遗憾他很喜欢的马兰鱼的《游西湖》和李瑞芳的《梁秋燕》没有拍成电影,是陕西戏曲与电影界的一大缺憾。

上世纪七十年代,传统戏曲影片让位于现代剧影片,现代京剧一枝独秀,秦腔也如其它剧种一样,陷入相对沉默和低迷时期,没有拍过一部影片,日常演出也多以改编现代京剧为主。

中国第一部电影是戏曲片,第一部采用进口16毫米彩色摄制的彩色电影还是戏曲片,那是1948年由上海华艺影片公司出品,费穆导演,梅兰芳主演的《恨》。但是这一最新尝试不是很成功,由于技术生涩和经验欠缺,色彩不够理想。

在整个西北地区,可能每一位秦腔迷心中都有那么几位自己最钟爱的表演艺术家的代表剧目,百看不厌,希望能有电影版的碟片珍藏起来,可终究没有。我的遗憾大约要数李爱琴的《周仁回府》。好在,小郭告知,李小锋和齐爱云主演的《周仁回府》已于近期拍成数字电影。这当然是令人极感欣慰的一件事情。

而在当时,16毫米彩色拍摄技术的引进,无疑是国产影片继有声电影以后,又一个崭新的开端与飞跃。在当时看来,已属完美的银幕声画艺术和唱念做打、服饰化妆样样考究,尽善尽美的传统戏曲艺术相结合,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 2016-03-17 03:07

从第一部国产电影《定军山》开始,电影艺术传入中国,其最直接的姻亲就是古老悠久的戏曲艺术。一百余年来,国产电影以各种形式拍摄过的各剧种戏曲影片可谓琳琅满目,不计其数。这一极富民族特色的组合性电影艺术传统的丰富性与艺术价值绝不亚于百老汇和好莱坞的组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