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京文化

南京鼓楼区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今亮相南京白云亭文化艺术

去年9月,正式动工,墙体结构加固,内部无用设施拆除边推进边审计,最忙碌的时候有10个部门在里面同时紧张施工。

滨水而居的原下关区,水运发达,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这里便成为货物流通的集散地,数以万计的商人在这里吆喝做买卖,南京的大市场经济率先从这里启航。

不算“经济账”,力推“文化惠民”

白云亭地块将是文化产业聚集地

10月15日,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省委常委、市委黄莉新强调,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总关于文化遗产的系列重要讲话,留住历史根脉,彰显古都风貌,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综合影响力和竞争力。[详细]

在这里,有南京最美的坡道图书馆;在这里,也有24小时自助阅览室,在这里,不设任何一个办公区,所有的场所全向群众

二期项目,是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北侧新添一处档案馆和地方志馆。总占地面积约5800平方米,地上五层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地下二层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建筑高度接近24米,配建停车位70个。据了解,建成后原鼓楼区、下关区的两座老档案馆将搬入新馆办公。

馆长高俊告诉记者,这个图书馆告别了传统图书馆仅有的藏书借阅功能,而是市民娱乐休闲的亲子场所。馆内设有讨论室,让市民不仅可以安静看书,也可以随时来场“头脑风暴”。免费WiFi覆盖全馆,这里还设有室、亲子休闲区等。

二期项目建鼓楼档案馆

因为是自助图书馆,里面的电灯,空调设施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不过,记者获悉,虽然艺术中心今天已经对外试运行,但因为图书馆很多设备都需要调试期,馆内的正常运行估计要等到10月底。

三期则将建成高层文创大厦,80米高,引进文创企业,打造文化产业平台。白云亭未来也将作为鼓楼地标建筑,成为重要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聚集区。

展现鼓楼历史、现在和未来,

最早的“南京人”住北南京白云亭文化艺术营

据悉,该艺术中心是目前我省区县级规模最大的公共文化惠民设施,也是原鼓楼、原下关区合并后首个完工的重点民生工程。

未来

据悉,这个图书馆借鉴国外“第三空间”,提倡悠然阅读的图书馆生活方式,让居民生活节奏慢下来,让公共图书馆成为市民的“第二起居室”。

整合区级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致力建成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为鼓楼滨江地区增加新的文化地标。新区成立后不久,这一“想法”便付诸实施,并请来了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师精心设计。

曾是南京最大的“菜篮子”

进入图书馆,便看到一个占地100平方米左右的24小时自动借阅室,里面没有工作人员,一切都靠市民自觉行为。其就像银行24小时自动存取款室一样,市民随时都可以进来。“以往在图书馆借书,到了工作人员下班时,市民就没办法尽兴挑选书籍,24小时借还室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晚上过来借书看书也可以,还可以上网。”高俊告诉记者,这个新书区,1万册图书会月月更新。

白云亭农贸市场闻名全国,福建、河南、安徽、浙江等地的商人都会来这里从事蔬菜、水产、干货交易,过去的N年,南京餐桌上的食物80%都来自这里。当年,“万元户”还是“新奇物”的时候,这里已诞生多名万元户。上世纪九十年来起,这里每年的成交额有数百亿元,千万级身家的老板已是掰着手指数也数不过来。

卡车运货通道,“成就”最美坡道图书馆

作为文化艺术中心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馆精致共分八个篇章,展示了鼓楼区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展现了明清“金陵四十八景”中的十一景,凸显了随着南京胜利解放后,鼓楼区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从解放之初的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到现今拥有53平方公里、130万常住人口的现代化城区,突出了一代代鼓楼人薪火传承。馆内还设400平方米的实景沙盘,全景展示这座首善之区。

这里展示了明清“金陵四十八景”中鼓楼区的“十一景”,具体为:嘉善闻经、达摩古洞、永济江流、幕府登高、化龙丽地、狮岭雄观、石城霁雪、龙江夜雨、清凉问佛、三宿名崖、谢公古墩,其中前五景都在幕燕风光带鼓楼区境内。

今年9月,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正式亮相。从梦想变成现实,鼓楼人只用了一年的时间。记者看到,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整幢楼的造型像漂浮的云朵,又像涌动的浪花,还像一个展开的书卷,“这象征着鼓楼区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和欢乐的文化时代氛围。在未来的N年,这里将为鼓楼地区130万老百姓提供最好的食粮。”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在现场看到,8000平方米的图书馆,根据方便读者原则,被划分成6大区,除了24小时图书借还区,还包括公共(电子)阅览区、老年阅览区、少儿阅览区、视障阅览区、家庭阅读沙龙区等。

在城市规划馆进口处,还放置了先民在北营生活、制作陶具的场景。很多古代物品和仿古建筑、石碑均被搬进了展馆。

“书卷式”文化艺术中心成鼓楼新文化地标

记者获悉,白云亭地块将分三期进行建设,今天的是文化艺术中心一期工程。

时间远溯至五千年前,南京的第一批原始居民的村落在哪里?考古专家发现,鼓楼区的北是南京地区最早的一个人类居住的村落遗址,北人是南京最早的居民。从这里开始,经过数千年的生息繁育,有了如今繁华、发达的南京城市。这样的“历史”都可以在展览馆中细细品读到。

南报网讯 (通讯员朱莉莉)文化资源禀赋的鼓楼区,又多了一座展示悠久文化、交流信息、知识的崭新文化地标。今天,建筑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形如书卷的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将正式对市民。

依坡而上,层层叠叠,林立的书架,盎然的绿植,从天井处直射下来的自然光线,让这里显得别样的静谧而舒适,“人在书中,书中身边”的悠闲主题充分彰显,“坡道上除了安置的桌椅外,任何地方市民都可以席地而坐,随意不拘。”

城市规划馆

亮点

早期的白云亭干货市场,1、2层是商铺,35层是各个经营户的仓库。货物运抵5层的仓库,并不是靠吊车,而是卡车直接通过内部设置的通道开进开出。干货市场搬迁后,这个坡道在中作何用在很多人想象中是一道难题。设计师给予了大胆想象建造一个坡道图书馆。

尽管经济效益可观,但在南京发展滨江的征程中,如此喧嚣、杂乱的市场已成为“牵制”,大市场外迁成为必然。2004年,南京出台了《南京市商业网点规划》,根据此规划和《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南京主城区今后不再新设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所有现有的批发交易市场将逐步搬出主城。2009年,原蔬菜批发市场被关闭。2012年下半年,干货副食品大楼也被关闭,集体迁往江宁众彩。

根据规划,这里将成为集城市展览馆、文化馆、图书馆及相关文化服务、高端文化艺术欣赏为一体,全省一流的综合性文化艺术中心。

白云亭市场搬迁后,这里究竟用来干什么?在两区合并之前,曾有过无数次的讨论和规划设想。作为划拨的商业用地,这块地如果作为商业用途,可谓“钱”途,而变成公共文化艺术中心,每年还需要往里砸大几百万元的管理投入。但在新一届鼓楼区领导不算这笔“经济账”。他们认为,文化是城市的形象和名片,其可以通过聚集人群、拉动消费、推动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是城区经济调优调精的智慧选择。“一个地区的文明、幸福,并不是从鳞次栉比的高楼中呈现,而是从市民享受到的富足文化中。文化惠民是鼓楼区必须力推的重要工程。”鼓楼区相关领导表示。

1989年4月22日,南京菜篮子工程白云亭农贸市场一期扩建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自此,提到下关,人们的记忆中不仅只有大码头、铁栈桥等“老物件”,还有商人集聚的白云亭农贸市场。

与其他所有图书馆更不一样的是,这个图书馆没有大门,通过入口处的红外线识别身份。“这意味着我们未来提供的是无门槛服务。”高俊说。

前世

至此,为南京市民服务了20多年的白云亭市场正式完成了它的历史,这一地块也重新进入了新的规划。

 

扫下二维码,城市展览馆带回家,今天,南京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试运行,鼓楼区城市展览馆微信自助导览系统“白云悠游”同步投入使用,猛戳大图扫二维码加关注,收听各展区介绍。让我们一起拿着手机慢慢游吧!

推出南京首家24小时自助借还室

南京,大大小小的图书馆、书店有数百个。哪个图书馆最美?今天,也许很多人都会给出这样一个答案8000平方米的鼓楼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