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南京生活  网事

应对亚洲水塔比例失衡 科学家将做“最坏的打算”

  “由普若冈日、古里雅、达索普和敦德等地采集的冰芯数据显示,亚洲水塔过去100年的温度突破了过去2000年的新高,并在过去30年达到顶峰。”12日,在亚洲水塔国际研讨会上,中科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首席科学家姚檀栋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第三极的增温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科研人员预测,第三极的气温可能会在21世纪上升4摄氏度。

  作为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高山地区,第三极是地球上除南北极之外,冰川分布最广的地区,有着面积广大的积雪,还拥有世界中低纬地区面积最大、范围最广的多年冻土区。第三极还是亚洲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长江、黄河、澜沧江、印度河、阿姆河、锡尔河、塔里木河、伊犁河、雅鲁藏布江等。亚洲水塔因此得名。

  姚檀栋介绍,气候变暖引起亚洲水塔的水—冰—气比例失衡,从而引发冰湖溃决、冰崩、湖泊扩张等自然灾害。有的地方水多了,比如扩张的湖泊淹没草场、河流径流增加对下游形成威胁等;有的地方水少了,比如冰川融水一旦没了,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等干旱区的绿洲将难以为继。

  亚洲水塔究竟储藏了多少水资源?其水汽输送是怎样的?水的固液气三态转化如何影响该地区的水文状况?冰川受哪些物理过程的影响?如何整合各类观测与模型,预测气候变暖下亚洲水塔未来命运?“所以我来了解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希望在冰雪研究和数据管理方面与中国科学家合作。”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主任马克·塞雷兹表示,应对环境变化是全球科学家的责任。

  “我们要对亚洲水塔变化情况全面地情景预估,针对最坏的结果,做最坏的打算。”姚檀栋说。目前成立了三个工作组,我国科学家将与德国森肯堡科学研究所所长沃克·莫斯布鲁格、荷兰乌特勒支大学教授沃尔特·伊默泽尔等外国科学家合作,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等,分别从观测、模拟、影响三个维度开展研究。

  研讨会确定了下一步重点研究的代表性流域,分别是祁连山的黑河流域,代表西风模态区;唐古拉的长江源及色林错、纳木错,代表季风—西风过度模态区;喜马拉雅的波曲流域,代表季风模态区。“这三大流域各具代表性,目前的研究基础也比较好,特别是前两个。”姚檀栋说,亚洲水塔太大太复杂,他们试图通过选取代表性区域做好预估和对策,然后应用到其他类似区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