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生活  车市

面对车市寒冬各大车企居然都用这样方式应对

  如果说去年中国车市是“地狱”,但最起码前半年还生活在“天堂”。然而到了2019年,中国车市却一片“漆黑”,至今并没有看到一丝曙光。回顾过去的两个月,中国汽车总销量为385.15万辆,同比下滑14.94%,跌幅更大,无疑让本就严寒的车市雪上加霜。

  当车市寒冬来临之后,车企如何生存成为了主流的话题?要知道,在销量上升之时,各大厂家可以躺着赚钱,但随着车市寒冬的出现,各大车企也都面临着同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才能让自己在“寒冬”中处于不败的地位。事实上,面对中国车市的“寒冬”,身处圈中的车企并非没有应对之策。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下各大车企应对“车市寒冬”的办法,看其有哪些共同点。

  应对车市寒冬,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便是打价格战,这也是各大车企给出的应对“寒冬”第一招。纵观当下市场,随着“汽车下乡”政策再次启动以及增值税率下调政策,让各大汽车品牌可以名正言顺地来一波官降。

  说到这场“降价潮”可谓来得轰轰烈烈,从以BBA为首的豪华品牌到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东风日产等合资品牌以及吉利汽车、长城汽车、上汽乘用车都没能置身事外,统统给出了自己的优惠,争取能取得一个更为优异的成绩。这意味着官降已经或将继续成为2019年各大车企其中一个扩大销量的常态方法。

  其实站在车企角度上,降价是一把双面刃。一方面能够扩大销量,确保市场份额不下滑,维持体系良好运转。另外一方面,效益大幅下降,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品牌美誉度毁于一旦。只是,车企别无选择,生存高于一切。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降价则是获取更多市场份额的最有效、直接的手段。

  向来“多生儿子好打架”,在车市遇冷的情况下,基于成熟或销量较大的车系基础上,推出新款、特别版车型是最节省成本和时间的做法,目的是为了丰富车系产品阵营,以单个车系的销量带动品牌整体销量的提升。

  一般情况下,汽车企业年度产销目标的55%~60%都是在下半年完成,所以车企会将自己重磅新车放在下半年投放市场。不过,今年随着车市寒冬的出现,各大车企也改变了战略,将自己的重磅车型放在了上半年。回顾过去的三月份,亚洲龙、全新速腾、吉利嘉际、长安CS85、比亚迪EV600、全新标致508、雪佛兰科鲁泽等重磅新车接连上市,足以看到厂家对于销量的渴望。

  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此多的重磅新车推向市场,无疑让他们选择更为丰富。再加上各大车企的官降,无疑消费者是这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上述“大招”主要是针对市场,也是最能让消费者受益的方式,车企所做的功课远不止于止。在企业内部,高层频繁更换,也成为了这个寒冬中的常态。这其中,不乏“一把手”的变动,而走马上任的既有出山的“老将”,也有空降的“能人”,还有调岗的“干将”,来应对竞争更为激烈的2019年市场。

  我们还是以三月份为例,在今年三月份多家车企迎来了调整,其中人们最为关注的无疑是阎秉哲接棒祁玉民担当华晨汽车董事长、东风英菲尼迪迎来“新帅”毛利民、葛树文担任东风雷诺总裁。可以看出,在车市寒冬中,各大车企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将希望寄托于能够带领企业走出困境的新型领军人物。

  不过,从现实情况来看,车企销量不振并不是少数情况,这是大环境所造成的。显然,当下车市寒冬车企自身的问题并不是主要原因,所以这一批继任者面临的挑战更大。至于结果能否成就一段“救市神话”?还让时间来证明。

  在车市寒冬大环境下,裁员似乎成为车企救赎之道,就连许多国际车企都不能幸免。这样做直接可以减少支出,调整公司的资金运转,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但是对于我们更直白的说明就是现在的汽车市场是真地不景气,也不知道汽车市场的春天啥时候会来临。

  说到裁员,数据可谓是触目惊心。早在2018年11月,通用汽车宣布,将在2019年大幅削减领薪员工人数,并可能关闭全球8家工厂。据估算,裁员人数约为1.5万人,其中包括全球25%的主管人员。而福特,也在2018年宣布业务重组并将针对全球超过20万员工中的大约7万名员工进行裁减,裁员计划将在2019年第二季度完成。此外,英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捷豹路虎宣布,将在英国4万名员工中裁员至多5000人;神龙汽车被爆将在2019年大规模裁员2000人;华泰汽车内部正在进行裁员计划,有的员工已停薪数月。

  事实上,随着全球汽车市场遭遇寒冬,通用、福特、捷豹路虎的裁员计划也只是全球车企的冰山一角。除了传统车企之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纷纷涉及新能源领域,新能源巨头特斯拉也陷入危机,面多众多强敌,特斯拉没有办法只能用裁员来维持公司的运营,不仅裁掉四千多人,还要关闭十几个太阳能设备来减轻企业的压力。

  总的来说,在当下这个寒冬已至、需求剧烈变动的时期,传统的市场格局很容易被打破,谁能最先适应这些变化,谁就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的市场领导者。在这个大变革时代中,无论是各大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应该主动离开“舒适区”,通过技术、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主动寻找新的增长点,才能不惧“严冬”。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