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生活  网事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20日电“中国经济的前景十分光明。”访英前夕,习主席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再次向世界发出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自信强音。站在“十二五”即将收官、“十三五”大幕将启的时间节点上,这一论断,既包含着对过去的深刻总结,又寄寓着面向未来的深远展望。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在高起点上走出一条稳中向好的曲线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不仅高于同期世界2.5%左右的年均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也名列前茅。这是一个很有发展质感的历史单元。全国就业人员达到7.7亿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赢GDP增速,3000多万套保障房拔地而起,城镇化率提高到54.77%……这很不平凡的五年,见证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升,反映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明显改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中国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回过头来看,更能深切理解成绩来之不易。“十二五”启幕之时,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债务危机巨浪汹涌,全球经济陷入低迷。刚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面临成长的烦恼、转型的阵痛。面对重重风险挑战,党中央总揽全局、把握大势,从经济社会发展内在规律出发,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稳步推进转型升级和改革创新,以非凡智慧和魄力驾驭中华号巨轮不断破浪前行。

  发展理念是发展实践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引领。回首五年来尤其是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如虹的气势背后,无不折射出发展理念的与时俱进。

  大力化解产能过剩、改变“唯GDP论英雄”的“指挥棒”,呼应着“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印证着“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全面深化改革大潮起势、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开启新局,昭示着“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重现碧水蓝天的治理举措、生态文明建设的稳健步伐,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强民生保障、加大扶贫力度,体现着“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

  新华网北京10月21日电题: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二论从“十二五”到“十三五”的历史新跨越

  时间丈量着发展的进度,也标示出攀登的高度。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进程中,“十二五”期间全面深化改革风起云涌,全方位开放格局不断扩展,在新的时代坐标系中开拓出当代中国迈向更高发展水平的广阔空间。

  时至“十二五”收官之际,回首一路艰辛跋涉,环视世界风云变幻,才更加深刻体会到在这特殊时间段里,我们一同走过的不平凡道路,实现的历史性跨越。从深圳莲花山前“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郑重宣示,到自贸区多处试点探索改革开放新模式、新经验,全面深化改革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从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得到相关国家地区积极响应,到大洋彼岸“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明确态度赢得世界普遍赞誉,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不动摇的伟大实践推动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在世界舞台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更高的起点,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十二五”期间,在世界经济增长总体放缓、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背景下,中国所面临的来自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外部压力和自身转型发展的内在挑战均前所未有。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总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发展这个治国理政第一要务,用改革的方法和开放的举措把握机遇、破解难题、凝聚动力、激发活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新提升。从政府大幅度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到创业创新扶持政策体系初步建立;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到国企、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持续发力;从出台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指导意见,到创立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国际产能合作逐步走向深入,改革开放的深度广度大为延展,形成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开放促发展的良好态势,迈向现代化建设新境界。

  新华网北京10月22日电题:从严治党铸就坚强领导核心——三论从“十二五”到“十三五”的历史新跨越

  通篇贯穿着“全面”与“从严”两个关键词的《中国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党纪律处分条例》近日印发,明确了道德高线和纪律底线,用“党纪严于国法”和“纪在法前”的硬杠杠,为管党治党写下新的制度注解,也让人们对全面从严治党更加充满期待。

  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总的党中央把作风建设作为突破口,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抓手,以反腐倡廉为动力,在固本培元、激浊扬清的实践中,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不断成熟,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崭新局面。

  作风的转变,能力的提升,人民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全面从严治党对准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出重拳、动真格、见真章。从身体力行八项规定到雷厉风行整治“四风”,从坚决查处位高权重的“大老虎”到着力纠正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再到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党内法规体系,以高标准严要求落实从严治党新要求,党中央从思想建党和制度管党两个维度把管党治党全面推向新的高度,全党作风为之一新,人心为之一振,实现了党的建设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历史新跨越。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和扎实行动彰显责任担当,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受到群众普遍称赞,凝聚起亿万人民戮力同心、攻坚克难的磅礴之力,进一步增强了全国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

  新华网北京10月23日电题:不断增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四论从“十二五”到“十三五”的历史新跨越

  历史不仅是恢弘的叙事,也存在于街头巷陌和锅碗瓢盆的细节之中。回望“十二五”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我们为国家的发展进步感到自豪,亦对身边变化有着无限感慨,最深的感受,莫过于日子越来越火红,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获得感不断累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民生改善是最直接、最生动、最温暖的诠释。“十二五”期间,中央的“钱袋子”更多向民生倾斜,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七成以上;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的目标提前完成,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年均9.5%的增速跑赢GDP增幅,全国农村累积减贫5000余万人。从“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的整体谋划,到可圈可点的具体措施,再到实实在在的发展变化,向人民交出一份暖心的民生成绩单。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牵系国运。民生不仅是涉及改革发展的经济大计,也是关系群众人心向背、社会稳定和谐的工程。党的以来,酝酿已久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出台,推进教育公平的举措在多地试水,生态文明建设让美丽中国更加真切,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点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空前热情,一项项重大改革举措,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触及百姓生活方方面面,让人们从国家发展脉动中感受到未来的无限可能,看到梦想生长的蓬勃空间。这一切的背后,不仅寄托着我们党人民至上的赤诚情怀,也体现了我们党“足寒伤心、民寒伤国”的忧患意识,更蕴含着“成就民族复兴伟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深刻认识和价值追求。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这个古老的词汇,寄托着中国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恒久向往。30多年改革开放,将这一朴素愿望上升为国家战略,锻造成民族复兴的支点,并不断赋予其更加丰富的内涵。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字之变,力重千钧。这是庄严的承诺:它意味着经济与民生的共进,意味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人的全面发展紧密相连。这是艰巨的任务:在“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民生工作的内涵外延也在不断丰富。不仅是量的增加,还需要质的提升;不但要对困难群众“兜底”保障,也需要扶贫中“精准”定位;不仅要和我国国情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也要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相适应。

  新华网北京10月24日电题:筑牢治理现代化的法治基石——五论从“十二五”到“十三五”的历史新跨越

  “现在,中国人民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目标就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访英期间,习主席在英国议会讲坛上,向世界阐释依法治国的中国理念、中国目标,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这一场景,成为我国法治建设进程的一个生动诠释。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社会文明的厚重基石。“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以来,我们党加快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法治建设按下“快进键”、驶入“快车道”,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促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创了法治建设的新局面。

  法治,一头连着公共权力,一头连着公民权利。以这样的视角来观察,“十二五”期间特别是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丰硕成就中,有两点令人印象最为深刻。一是在法治轨道上治国理政、行使权力、推进改革,日益成为常态。从“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的庄严宣示,到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设立国家宪法日;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深刻认识,到完善党内法规体系、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从“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的明确要求,到全国及其会共制定修改法律61件,国务院制定修改行政法规73件……一系列理念和实践,无不彰显“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说明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改革规律、法治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了新飞跃。

  二是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化,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不断增强。从实行立案登记制、设立巡回法庭等破解“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到纠正呼格案、赵作海案等冤假错案,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再到构筑防止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制度“防火墙”,一系列举措,折射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法治追求,有效提高了司法公信力,增强了人们对法律的信任、对法治的信仰。

  “法者,治之端也。”走过“十二五”,迎来“十三五”,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全面依法治国在中国发展大棋局中的重要地位。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相辅相成,共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提供动力与保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作为“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成为上下贯通的“姊妹篇”,推动各项事业滚滚向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