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京文化  文化

地道的南京端午习俗你知道几个?

  农历五月初五叫端午,因时近夏至,“日叶正阳,时当中夏”,故又称端阳节、天中节或地腊节。南京流行的传统端午习俗你知道几个呢?

  南京人过端午,有自己的讲究。“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这一天天一亮,家家户户的门窗上都要插上两根艾草和菖蒲。人们一直相信菖蒲、艾蒿具有巫术和药用的双重价值,因而会有许多利用菖蒲、艾蒿辟邪保健的习俗。

  五色线的五色代表五行,汉代信仰五行阴阳之说,五色代表了五方位,彼此相生相克,具有神秘的驱邪迎吉作用。南京端午节都是自家包粽子,看到黑白两色绳子包扎的粽子,代表这一年中这户人家有人去世了。

  南京人在端午要在房门特别是新生儿的房门上挂“艾虎”。就是用两个空鸡蛋壳粘在一起,蛋壳上粘些毛发,画成虎形,用线系起,下边再系一串用彩纸剪成的“五毒”形象,象征五毒踩在虎的脚下;或用一个独头蒜系以彩色线,下挂一串“五毒”,叫“蒜艾虎”;或用刚收割的新麦秸编成古代武士用的六角金瓜形,下垂七缕彩穗,叫“麦秸艾虎”。这些艾虎挂在房门上,既是节日点缀,又能辟邪。

  这是为了驱邪保健。传说昆虫都怕雄黄,孩子抹了雄黄,夏季毒虫就不会向体内钻。喝雄黄酒是端午节活动的。据介绍,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一般在端午节饮用。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古人不但把雄黄粉末撒在蚊虫孳生的地方,还饮用雄黄酒来祈望能够避邪,让自己不生病。

  晋人周处在南京写的《风土记》一书中说粽子:“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角黍……”此时的粽子是以黍米裹成,到唐时已用白米包粽子了。“剥出凝成细纤膏。”因形制不同,有角粽、锥粽、茭锥、筒锥、秤锤粽、百索粽、九子粽。

  虽然有传说称划龙舟或者龙舟竞渡和纪念屈原,但是在很多南京人心目中龙舟竞渡的真正目的是“送瘟神”。据说,清末光绪30年端午,龙舟赛在夫子庙举行,人们蜂拥到文德桥上看热闹。不幸的是文德桥的木栏杆突然断裂,造成了人员的伤亡,因此“文德桥的栏杆--靠不住”这句歇后语就一直流传至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