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南京文化  娱乐

孩子频繁生病?竟然跟家长的“语言”有关?家长要慎贴标签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孩子生病时,紧张、难过和担忧都是家长本能的情绪反应,但是这些负面情绪会在不知不觉中对孩子产生影响。

一位宝妈用亲身经历告诉我:孩子生病时家长不必过于紧张,把自身的紧张情绪传递给孩子,会让更加消极,更容易生病。

女儿在小时候每次生病,她都非常着急,急急忙忙地放下手上的工作带她去看医生。尽管是感冒擦伤等小毛病,她总是把孩子的病情放在第一位。

然而,孩子生病的次数越来越多,身体似乎也越来越虚弱。

其实孩子频道地生病很可能与家长的"语言有关",而"贴标签"就是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因。

"标签效应":具有定性导向作用

"标签效应"是什么?

如果家长觉得孩子很勇敢,孩子就会更积极去挑战新事物,勇敢地超越自我。而如果家长觉得孩子很胆小,孩子就会受到暗示,更加怕事,不敢表现自我。

这就是家长的评价对孩子的影响。孩子很可能因为家长的一句指责批评而自暴自弃,也有可能由于父母的积极鼓励而点燃希望。

实际上,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就是所谓的"贴标签",会产生"标签效应"。

"标签效应"指的就是当孩子被贴上标签后,他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得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是由于被贴标签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

"标签"具有定性导向作用

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标签"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它对孩子的"形象意识"和"自我认同"都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很多孩子都会受伤、生病,或者在学习中遭遇失败和挫折,这些经历对他的自信心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在经历失败之后,家长给孩子贴上消极的标签,孩子就会带着标签生活,认为自己就是标签所说那样。

被说成"书呆子"的孩子,可能原本想做一个足球运动员,但因此失去了信心,不敢再去接触体育运动;被贴上"悟性不高"标签的孩子,接受了消极的心理暗示,不愿意尝试学习乐器,最后放弃拉大提琴的音乐家之路。

家长给孩子贴上标签,孩子就会用这个标签来定位自己,以后也会不知不觉地朝这个方向靠近。而且,如果以后再遇到生病、挫折,他们就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自己无法抵抗。即便获得成功,也很难借此来提高自信心,难以相信自己。

贴标签是最明显的心理暗示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给孩子贴标签就是在告诉孩子"你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这是最明显的心理暗示。

给一孩子"贴标签"往往会使他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你真没礼貌!"

"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我家孩子从小就很胆小,不敢大声说话。"

"总是在换季的时候就生病。"

"一说到上学就爱哭,上哪儿都哭个不停。"

这些都是常见的贴标签话语,我们常常在不经意间就说出口。

但是,家长长时间给孩子贴这些负面标签,会给他消极的心理暗示,孩子有可能就会真的变成标签所说的那样不注重礼貌、不听话、胆小爱哭、经常生病……

所以,有很多孩子在父母的标签中,只看到自身的缺点,慢慢纵容自己,一步步地养成坏习惯,以至于真的形成了坏毛病。

这个时候,家长在孩子面前要尽量放轻松,用平和的语言告诉孩子:"你是勇敢的孩子,你一定可以战胜病菌的,妈妈相信你!"

然而,标签也可以变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和言行鼓励,让孩子相信他是可以克服困难的,而如果家长表现的很紧张、很担心,孩子就会错误地感觉自己病得很重,自己很虚弱,无法对抗病魔。

一群儿童在华沙嘻嘻,一个吉塞普女巫托起一个小女孩的手,看了看说:"你将会世界闻名!"预言应验了,这个小女孩就是后来的居里夫人。

这个故事将的是女巫给了居里夫人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一种"成功"的方向引导。

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增加人的勇气、信心和力量,从而更努力地朝好的方向前进,使行为结果更加美好。

教育孩子要尽量避免使用消极的、负面的词语,多用积极的语言和鼓励与孩子交流。

例如,当孩子哭闹不止时,家长与其说"你再哭我就不喜欢你了!",不如说"宝宝笑起来的样子更好看,让我看看好不好?"

比起说"你怎么这么胆小",不如说"宝贝是勇敢的孩子,大胆一点!"

比起说"你不要总是依赖别人",不如说"加油,你可以更加独立哦!"

比起说"为什么不收拾房间?",不如说"妈妈更喜欢会收拾、爱干净的宝宝,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

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赞赏的眼神,这就是简单的心理暗示。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欣赏,体会到努力和成功的愉悦。

如何避免给孩子贴标签

1)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良好的"共情能力"是教育的基础。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设身处地地思考行为的后果,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

其实,就是要追溯自己的童年,认真想想:

我小时候有没有被贴过标签、起外号?

那些标签对我有什么影响?

负面标签给我的感受是什么?

我怎么看给我贴标签的人?

通过这些反思,家长回想自己童年的经历和感受,可以提高"贴标签"的警醒,和孩子"共情",换位思考,然后再调整自己的言行方式,不用"贴标签"伤害孩子。

2)弄清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要正确地评价孩子,就需要家长的抛开表面看本质,弄清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一个被说成"总是弄坏东西"、"笨手笨脚"的孩子,可能是因为好奇,喜欢将玩具拆开来玩,研究机械的构造、学习物理原理……这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总是弄坏东西"其实也是"动手能力强"、"有强烈的好奇心"、"有优秀的想象力",不要总是从表面判断孩子行为的好坏。

我们不妨多问问自己,当事情发生时,我们是否了解了背后的原因,然后再发表意见?

3)及时表扬和鼓励孩子

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家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而且,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营造积极的氛围,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比如,在孩子面前和其他家长聊天时,我们可以适当称赞孩子:"我们家鹏鹏学习很认真,也很喜欢体育。"

而且,积极暗示的语句要简洁有力,直接点出孩子的优点,不含糊。还不能脱离实际,不能太过夸张,要真诚而肯定,否则会显得敷衍。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表明人的能力大小相当一部分取决于周围的环境和他人的期望。孩子的心智还未成熟,自我判断能力比较差,常常被成人的评价所左右,很容易就相信别人的判断。所以,积极的期望和心理暗示对孩子来说十分重要。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被负面标签所影响,也要用积极的标签来鼓励孩子。

我是奶果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