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文化  教育

本科教育展台⑬|带着这些新词读懂广工大

  “与产业深度融合”“四靠”“一体双责三延伸”“创客空间”“一四四N”等等。它们究竟有哪些内涵,有哪些深刻意蕴?小编在此为您一一梳理,了解这些新词,可以管窥广工办学的风采,欢迎阅读!

  【解读】这是学校发展的路径选择。长期以来,我校秉承“与广东崛起共成长,为广东发展作贡献”的办学理念,立足广东,支撑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增长动力转换;融入广东、面向全国,共同对接国家重大发展需求,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放眼世界,聚集国际一流人才与技术,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培养具有宽广视野、高度责任感、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助力广东发展。到2030年,把学校建成以工为主、与产业深度融合、极具创造活力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解读】这是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理念与机制。学校为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支撑广东产业转型升级,从2011年开始,就启动了“百人计划”“青年百人计划”等八大计划在内的强师工程,努力打造一支高层次人才队伍。

  在全国高校抢夺高层次人才的形势下,能够引进高层次人才并非易事。作为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广工,按照传统的思维引人是难以实现理想效果的。怎么引,从哪里去引,引什么样的人,引进后怎么让他们留得住?必须要解放思想,创新机制。过去,经常说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经认真分析过去引人的优势和弊端,总结师资骨干成长和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四靠”理念,即靠市场、靠机制、靠团队、靠服务。

  一是广东成熟旺盛的产业市场需求是吸引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因素,可以更好地促进高层次人才实现自我价值。作为地方重点工科院校,依据学校的地位和财力是难以吸引顶尖人才的。但是,学校坐落在广东省会广州,广东是全国制造业大省,经济体量巨大,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强大的市场拉动力。高层次人才的创新成果有更多的机会借助广东市场的旺盛需求实现转化,最终实现高层次人才“创新在校园、创业在市场”的学术与市场“双价值”。

  二是要更好地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必须打破学校原有的机制束缚和弊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会引起学校资源的再分配,如果按原有的管理机制是行不通的。要有针对性地建立了有利于留住人才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工资薪酬制度、人才评价体系、特殊岗位聘用制度等。此外,高层次人才的先进技术转化为市场生产力需要学校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高层次人才手里有先进技术,需要找地方转化和应用,才能发挥技术的最大价值,但是他们对广东省情不熟悉,对市场不熟悉,这就需要学校提供帮助。既要让他们瞄准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开展科技创新,又要让他们的创新成果能够尽快地转化到市场上去。

  三是科研攻关出重大成果必须有一支人员结构合理、战斗力强的团队。高层次人才引进来,单枪匹马是难以作战的。我们引进了高层次人才后,就把学校相关学科的老师选配进去,组建协同作战的团队,从而“抱团作战”。这样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了人员支撑,见效更快,又在高层次人才的牵引下,盘活了学校现有的师资,激发了他们的活力。

  四是要提高学校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的竞争力,必须在服务上下功夫。解决高层次人才的后顾之忧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我们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实施一人一策。让高层次人才在引进来后能够根据其本人的实际需要,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务,包括科研设备、实验场所、子女上学等方面问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解读】这是学校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理念与机制。“一体”是指学科、服务、育人三位一体。“双责”是指各类平台要对地方与学校、研发与育人实行双向互动、双向支持、双向负责。“三延伸”包括“向上延伸”聚集国际高端技术资源与人才、“向下延伸”对接产业转型重大需求、“向内延伸”激活校内多学科的创新资源联合攻关,并利用创新平台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并注重将社会责任、企业文化要素融入产学全程育人过程中。

  学校产学研合作覆盖全省21个地市,已建立了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协同育人平台达100余个,其中投资过亿的有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佛山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等协同平台;其中,“工匠创客汇”“河源广工大众创空间”和“智惠创客工场”已成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另外,与全省16个高新区和近2/3的专业镇开展合作,与全省20多个地区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服务企业超过5000家。2012年,学校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是广东省唯一一所获奖高校;2015年,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学校依托这些平台引进了近100位领军人才,带领学生开展与产业紧密联系的课题研究和创业实践。以广州乔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为例,该学生创业项目的指导教师是学校引进的诺基亚原主创设计师汉诺·凯霍宁,此项目目前已获得德国iF奖等40余项国际国内设计奖项,申请专利12项。

  “一四四N”是指坚持一条改革主线、培养四种类型人才、发挥“四聚”效应、实施N个培养路径的多样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坚持一条改革主线,培养四种类型人才:即以“重基础、强能力、宽视野、多样性、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主线,通过多渠道挖掘校内外创新实践教育资源、多专业融合培养组织教学、度评价创新能力等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培养“专业型、复合型、研究型、创业型”四种类型人才。

  发挥“四聚”效应:聚合适应多样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聚集社会及校内各类创新创业实践资源,搭建协同创新与协同育人并重的实践平台;聚焦到培养有国际视野、坚实基础、创新能力、学生成长需求与社会用人需求“双向柔性对接”的多样性创新创业人才;实现“与产业深度融合”培养观念和“人人成才”教育理念纵横聚交。

  实施N个培养路径:针对传统培养模式下,同一专业往往实行单一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千人一面,难以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学校树立“强化创新意识、植入创业基因、训练创造能力”和“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培养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特征和潜质,以社会需求多样化为驱动设计培养类型;提供跨学科多专业融合培养、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教育试点、国际化协同培养、“千苗”计划、特色化实践培养、主辅修制和创业启蒙与实训等N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每种路径均提供多类型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注重与多渠道聚集的教学资源、学生特征与意愿有机结合,突出学科交叉、多专业融合培养,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允许学生自愿调整培养路径,并对其学习的特色成果给予个性化评价。

  【解读】这是学校“双创”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学校按照“重点建设、示范带动、全面覆盖”的思路,在校内构建了近2万多平方米的校院两级的大学生创新实践的“创客空间”,将“创客空间”与教学空间融为一体,成为学生扩视野、拓能力的梦工场。目前,校内的“创客空间”已成为国家级众创空间。

  学校坚持“创新意识萌发于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养成于环境熏陶、创新能力培育于实践教育”的教育理念,以“兴趣驱动、问题导向、注重过程、自主学习”为原则,注重创新氛围的营造,注重科研与教学的融合,推进基于“创客空间”的教学组织方式的改革。

  校内外建设的大学生创客空间已有4个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校内的“创客空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称号,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被团中央认定为“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