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京资讯  信息

南京40年•百姓心声我爱南京这块热土

  我参与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和雨花台小学一同向全省儿童发出倡议书,倡议全省700万少年儿童每人捐赠一分钱在雨花台下建设“红领巾广场”,大家通过拾废铁、捡废纸,积攒零钱,共集资7万多元。在团省、市委和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当年下半年雨花台主峰西侧的“烈士西殉难处”便建成了数千平方米的“红领巾广场”。

  这是黄金般四十年,亦是史诗般四十年。从过去到未来,从国家到个体,这方土地所有的一切,无不因此熠熠生辉;这个国家的光荣和梦想,无不因此信心倍增。

  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南京的40年变化,正是改革开放成就的具体展示。这座古城的繁荣兴盛,市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等等,都在用事实诠释着改革的内涵,形成南京这座城市的品格和精神。

  来,说出你的故事从即日起至9月底,南京市委宣传部联合多家单位组织开展“南京40年百姓心声”征文活动,此次征文活动面向广大市民,通过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普通人生活和工作中的故事和心声,记录下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好变化与幸福瞬间,充分展示我市经济社会、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讴歌中国党领导下的南京40年来的沧桑巨变,激励人们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层峦叠翠,郁郁葱葱,这是风光秀丽的雨花台;遗址星罗,古迹密布,这是充满文化底蕴的雨花台;巍峨壮丽,高大凝重,这是庄严肃穆的雨花台。这是我们家乡的雨花台。

  雨花台,古称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相传南朝梁代天监年间,云光法师在此讲经说法,感动上天,落花如雨,遂名雨花台。

  雨花台是与英烈之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地方。历史上的雨花台也是纪念古圣先贤和埋葬仁人志士忠骨之地。南宋抗金名将杨邦乂,在金兵攻下建康(今南京)时被俘,死不屈节,被剖腹挖心。他的死难之地就在雨花台北麓。一百五十年后,文天祥抗元失败,一身正气,誓死不降,在燕京慷慨就义。因他从小仰慕杨邦乂,曾作《怀忠襄》诗以表崇敬,被南京人一同奉祀在雨花台的二忠祠内。岗西不远处,有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镇国上将军、明太祖朱元璋国丈李杰墓石刻,明代大忠臣方孝儒墓,以及辛亥时江浙联军与清军大战雨花台阵亡将士人马冢形成了前后约三千年内涵绚丽多彩的历史长卷。

  今天的雨花台,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从1927年至1949年,在这里牺牲的党人和爱国志士有十万之多,而留下姓名的仅有一千五百余人。绝大多数无名英雄长眠在这块热土上。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内陈列的僅有170多位烈士英勇斗争的事迹。他们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多数出身于富裕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其中不乏留洋的博士。他们牺牲时大多很年轻,最小的才十六岁。他们中间有中央委员邓中夏、恽代英、罗登贤;还有年僅十六岁的晓庄师范学生袁咨桐和他的同学们一张泛黄的纸片,一孔简陋的窑洞,一件零乱不堪的血衣,一块锈迹斑斑的弹片,它们来自血雨腥风的年代,它们默默无声却承载着太多的内涵,诉说着先烈忠诚如一,宁死不屈的坚定信念和博大胸怀。他们短暂的一生,体现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叠合,他们的人生故事,映射出中国现代史的脉络。

  在雨花台主峰的东南方,绵延一片葱茏修长的翠竹,在竹林中耸立着一棵棵挺拔而坚强的青松。在这松林竹海中,安眠着牺牲在雨花台及南京地区的已知姓名的十七位烈士。其中有地下党南京市委孙津川。墓道两旁种植的龙爪槐树,像身披甲胄、手持长矛的卫士,日夜守护着烈士的英灵。这就是雨花台知名烈士墓区。

  南京解放的前夕,祖母向我们讲述了大伯孙津川为英勇献身的故事。第二天清晨,我们在大街上迎接解放军进城。奶奶深情地说:“津川的战友回来了,津川为之奋斗的事业终于取得胜利了。”

  不久,我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在雨花台下戴上鲜红的红领巾。十八岁时,我戴着心爱的红领巾参加,追随先辈的足迹转战南北。在队伍的培养下,我从一名无知的少年成长为党的战士。

  1979年,雨花台烈士群雕像隆重落成。十年恶梦已去,人民需要振奋精神迎接未来。我在思考:自己是在党的教育、烈士精神的鼓舞下成长的,该为子孙后代做点什么?我走进工农小学开始了校外辅导员工作。1980年初,我参与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和雨花台小学一同向全省儿童发出倡议书,倡议全省700万少年儿童每人捐赠一分钱在雨花台下建设“红领巾广场”,这一倡议得到全省少先队员的响应,大家通过拾废铁、捡废纸,积攒零钱,共集资7万多元。在团省、市委和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当年下半年雨花台主峰西侧的“烈士西殉难处”便建成了数千平方米的“红领巾广场”。

  在广场建设的过程中,雨花实验小学组织少年队员们利用星期日和节假日轮流参与义务劳动,拔除杂草,清理地面碎小石块,在劳动中加深了对“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红领巾是烈士鲜血染成的”道理的理解。随后我又和学校老师组织少先队员们去修整知名烈士墓区的墓道,拔草夯土,后来烈士陵园的工人把墓道拓宽,铺上了石砖,更方便群众来凭吊了。少先队员们亲切地称这条墓道是“红领巾路”。学校也经常在这里组织各种活动:新队员入队立誓,中队举办各种主题会,争创烈士中队立誓仪式,向烈士汇报,与烈士对话,等等。每年清明都要来墓区祭拜,将小手折叠的小百花,系在墓周边的大松树叶上,用红漆描红烈士的碑文。在肃静、幽雅的环境中,追忆先烈的悲壮往事,寻访烈士的足迹,向烈士汇报自己的进步,述说遇到的困惑,不断汲取前进的力量,懂得了饮水思源。

  少先队事业是火红的事业。几十年与孩子们相处相知,感到无比幸福。雨花实验小学的孙津川中队已相传十三届,六百多名少先队员已长大,在祖国各地工作奋斗。孩子们给我写信、寄贺卡,深情地说:“清明已至,特别想念远在故土的亲人和养育我成长的祖国”,“不论我们长到多大,都忘不了少年时代学习的母校;无论我们走到天涯海角,都忘不了培育我成长的家乡雨花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