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南京资讯  信息

别只知道吃饺子,南京人的冬至“标配”是……

“冬至阳来复,草木渐滋萌。”

2019年12月22日:冬至,

我们迎来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冰益壮,地始坼,

隆冬时节,来了~

雪后紫金山银装素裹宛若仙境。通讯员 孙公甫 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崔晓 摄

“至”有极致的意思,

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北半球各地都是一年中

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

冬藏之气至此而极。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今日以后,

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

正午太阳高度会逐渐升高,

北半球的白天也将慢慢变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自冬至开始,

我们正式进入“数九”天。

各地有不同版本的“九九歌”,

生动形象地记录

冬至到来年春分的物候变化。

南京人的《数九歌》没那么冷

“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冬至”的次日开始。“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还没有确切的资料,不过,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小学课本上有一首《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这几句朗朗上口的词放在北方看,正合适。不过,因为气候的不同,这首《数九歌》在南京人读来就不适用了,毕竟南京还没有北方那么冷。

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南京歌谣谚语》一书中,收录的一首南京版本的《数九歌》:一九二九,怀中插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八九,行人把衣担;九九八十一,庄稼汉田中立。

一九二九期间,北方冷得不敢让人伸出手,而此时的南京人,仅仅是把手插在怀里。

自冬至起天地阳气渐强,

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

所以古时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人们在这一天祭祖贺冬,

庆祝新一年的到来。

在南京,鲜花祭亲人

记录老南京民俗大观的《岁华忆语》记载,“冬至人家,均祀祖先……升炉火祀天地日接冬,间有放炮竹者。”就是说,逢到冬至,家家祭祖先,供奉写上祖先姓名的牌位。

据南京民俗专家陶思炎介绍,因为烧的纸钱是一包一包的,所以南京人称冬至祭祖为“烧包”。祭祀仪式之后,还要以酒浇地,这就是“接冬”的意思。

过去,南京人的冬至只限于中午家祭,为已故的亲人在家门口烧纸,是个雷打不动的习俗。但如今,很多市民都住进了高楼大厦,在家祭祖也多有不便,所以很多人选择到墓园用鲜花祭扫,表示一下自己的思念之情。

其实,在中国的传统家庭文化中,举家扫墓祭拜先人,而且只要是上了家谱的都必须一个不落下,这也被认为是传承家风、家教的很好契机。文化学者马尚龙说:“特定日子举家祭奠先人,在现代社会也是很有必要的,把全家人凝聚在一起,扫墓或将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力保冬至祭扫平安。通讯员宁公宣 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彬 摄

在北方,饺子是冬至的“标配”。

冬天天寒,容易冻着耳朵,

而饺子形如“耳朵”,

人们觉得吃饺子可以保护耳朵。

南京人冬至不吃饺子

冬至饺子夏至面,这是北方人的习俗,而南京人却是从冬至这天开始吃老母鸡。

每年冬至,南京菜场上的老母鸡都不愁销路,南京人早早地就会排队去买上一只老母鸡回家煨汤。这是南京人特有的进补习惯,“逢九一只鸡,天天一个蛋”。

南京民俗专家陶思炎表示:“过去人冬至进补,是为了来年的春天有劲儿干农活。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鸡汤早已经不是奢侈品,但很多人还是保留了冬至喝鸡汤的习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老南京冬至“标配”吃豆腐

除了鸡汤,豆腐也是南京人冬至餐桌上的“标配”,而且必定要吃小葱烧豆腐。

自制的豆腐冻“毛孔”很多,烩上大葱,味道绝对好吃。从冬至开始吃豆腐,一直吃到九九结束。豆腐谐音“多福”,老南京人图个吉利,所以冬至这天一定要吃豆腐。“小时候冬至这一天,家里人一定会起个大早排队去买豆腐,队伍有时候能排上几条街,排队的人们就像过年一样开心。”老南京人王爱军说。

相传这一习俗是从明代的刘基流传下来的。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命令刘基负责建造皇城。秉公办事的刘基遭到一些贪官污吏的联名诬告,说他贪污银两。朱元璋大怒,传下旨来,限刘基三天内搞清所有账目。

第三天,正好是冬至,刘基一手提着个瓦罐,一手拎着捆账簿,跪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叫人打开罐子,原来是小葱烧豆腐。这才恍然大悟,于是朱元璋便自我解嘲道:“小葱烧豆腐,一清二白。”打这以后,冬至吃小葱烧豆腐的习俗便在南京民间流传开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春来冰未泮,

冬至雪初晴。

为报方袍客,

丰年瑞已成。

——(唐)杨凝式《雪晴》

在这个岁末年初,

让我们整理好心绪,

盘点收获,再接再厉,

让所有的心愿

都能在未来一一实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