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新闻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上) 1840-1912

  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是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逐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从1840年至1912年,清朝统治力量不断衰落,西方列强逼迫清廷签订了无数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损失严重。那么这段屈辱的晚清史究竟发生了哪些大事呢,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事件:英国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派遣远征军侵华,清朝并不屈服,导致了正面冲突的爆发。最终清军战败,英国伤亡523人,清军伤亡22790人。

  事件: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大获全胜,清朝与英国签订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内容主要是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五口通商;关税由中英双方共同商定。

  事件: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利用清政府对国际惯例和国家主权的无知,引诱清朝与英国继续就通商口岸的制度进行谈判,最终签下《虎门条约》。条约内容主要是两国定下海关税则;在华英人犯罪,中国无权审判;给英国片面最惠国待遇;英国舰队可以停靠通商口岸。

  事件:美国得知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后,便也想趁火打劫,于是派遣使者来华要求中方给予美国与英国同等的通商条件。最终清朝屈服于美国的压力,抱着“一视同仁”的宗旨与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条约主要内容为美国在与中国通商、外交等方面,享有与英国同等的权利。

  影响:使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内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扩大了对中国主权的侵害,这也是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事件:法国见英国在《南京条约》与《虎门条约》中获取了不少利益,分外眼红,便派公使于1844年8月14日带领8艘兵船到澳门秀肌肉。清政府无奈派出钦差大臣与法国公使谈判。法国公使在研究了中英和中美签订的条约后,提出援引英、美先例订立条约的要求。最终中法两国签订《黄埔条约》。条约主要内容是允许法国人在五个通商口岸永久居住、自由贸易、停泊兵船;中方应该保国在华财产;中方若要改变关税则需要与法国商量;法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给予法国片面最惠国待遇;允许法国在五口建造教堂和坟地。

  影响:使法国享有与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给中国造成灾难性影响。进一步破坏中国的司法、关税、领海自主权。

  事件:以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人为首的农民军从广西金田村率先起兵反对清朝统治,随后一路势如破竹,攻入南京城。入主南京的太平军开始不思进取,贪图享乐,最后被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击败。1864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南京)被清军攻破,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事件:见英国、法国、美国都在中国获得了许多特权,自己也想分一杯羹,于是于1847年7月首次向中国提出要在新疆塔尔巴哈台(今塔城)、伊犁和喀什噶尔(今喀什)“三处通商”。奈何实力与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比略逊一筹,清朝严厉拒绝了的无理请求。1851年1月再次向中国提出旧议。清政府怕“径行拒绝,致激事端”,只得与谈判。最终于1851年8月6日签订了《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条约主要内容:允许派领事管理通商事宜;中俄双方在伊、塔两地通商,“彼此两不抽税”;人在伊、塔两地犯罪中国无权审判;俄商在伊、塔建立的“贸易亭”不受中国管辖。

  影响: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与沙俄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得沙俄获得了在伊、塔两地的诸多特权,中国西北的大门由此打开。

  事件:1853年9月上海发生了小刀会起义,这让外国商人感到了威胁,要求修改旧约。于是1854年7月8日英、美、法三国领事跳过与清政府商议的环节直接对外宣布《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条约规定取消1845年章程中由英国一国独占居留地的条文;改变租地办法,外国侨民向中国业主租地不必再得到英国领事许,直接由租地人向本国领事呈报即可;中国人进入租界建屋必须得到外国领事“允准”;租界可征收地税或码头税。

  事件: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两国在美俄的支持下再次发动侵华战争,扩大在华利益。因为这场战争的目的与鸦片战争一致,所以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战争期间,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烧杀抢掠,无数瑰宝流失海外,战争最终以清朝签订《北京条约》结束。

  影响: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了中国沿海各省,中国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被外国侵略势力肆意掠夺。

  事件:趁中国疲于应对英法联军,以“从中调停”为由逼迫中国与沿黑龙江、乌苏里江划界,虽然清朝谈判代表奕山以《尼布楚条约》内容据理力争,然而面对俄军蛮横无理的武力威胁,奕山也只能屈服,最终签订了《瑷珲条约》。条约内容为中国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给;中俄共管中国乌苏里江以东的领土;允许船只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航行。

  影响: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受到严重损失,不费一枪一炮就从中国手中夺取了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事件:1858年英法舰队袭击天津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后英法联军进犯天津,直逼北京,清政府急忙派钦差大臣与俄、美、英、法各国签订《天津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增设天津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允许外国船只在长江口岸往来;允许外国人在内地旅游、通商、传教;分别赔偿英、法400万、200万两白银。

  事件:签订了《天津条约》后,1859年英、法、俄三国分别派遣驻华公使来华换约。清朝为了首都的安全,加强了天津、大沽的防务以阻止各国公使进京,让他们去上海换约。英、法拒绝在上海换约,决定强行突入大沽,结果被清军击败。为了找回面子英法决定再次阻止联军发动战争,1860年8月一万七千人的英法联军再次攻克大沽,占领天津,击败了清军主力。咸丰帝见状赶忙逃往热河,并命恭亲王奕訢留京与英法议和。最终清朝与英国、法国、签订了《北京条约》。《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扩大,主要内容是中国赔偿英法的军费涨到800万两;割让九龙半岛给英国;《瑷珲条约》中规定的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的土地彻底割让给。

  影响:割让了土地,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此以后中国失去了东北地区对日本海的出海口。

  事件:以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为了“自强”、“求富”开展了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自救运动。

  影响: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了外国资本的涌入、促进了国防建设近代化。

  事件:德国眼红于英法两国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在华取得的利益,便派出远征军想要逼迫中国让德国取得与英、法、美、俄四国在华同等的权力和地位。清政府面对德国的威胁,作出妥协,与德国签订了《通商条约》。

  事件:按照《中俄北京条约》规定,自1862年8月起清朝要派代表与代表就勘分中俄西界进行谈判。然而俄方拟定的草案与《中俄北京条约》规定的不符,将更多的中国领土划分给了,并且还悍然出兵占领了这些多出来的土地,造成既成事实。恭亲王奕訢认为:“该国如此强横,若不早为完结,诚恐酿成不可收拾之势。”最终接受了的草案,签署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事件:1874年5月,日本在美国支持下派3000日军侵犯。10月31日,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北京专约》,清朝承认日本出兵是“保民义举”,赔偿日本50万两白银,日军撤出。

  影响:日本政府曲解《北京专约》,称清朝承认日本出兵是“保民义举”,就是承认了琉球人是日本属民,琉球就是日本领土。清政府则指出琉球是中国的藩属国,条约中的“民”指的是1873年漂流到的小田县(即今冈山县)民,不包含1871年漂流到的琉球民。日本发挥了不要脸的特长,完全不听清政府解释,于1879年武力占领琉球,并改名为冲绳。中国从此以后失去了对琉球群岛的主权。

  事件:1865年阿古柏入侵新疆,1871年沙俄占领伊犁。清朝经过海防塞防之争后决定收复新疆。1875年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4月左宗棠率大军进疆,接连收复古牧地、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地,次年挥师南下接连攻克达坂、托克逊、吐鲁番三城,南疆门户洞开。至1878年1月清军收复和田,取得了收复新疆之战的胜利。至此,除伊犁外新疆大部全部收回。

  事件:英国在打开了中国沿海及长江门户后还不满足,想着从内陆再开一道门,于是便从19世纪60年代起开始寻找从缅甸和越南进入中国云南的通路。1875年1月英国探路队向云南边境进发,次月与云南少数民族发生冲突,英国探路队数名随行人员被打死,英国立刻以此案为由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最终中英于1876年9月13日签订《烟台条约》,条约主要内容为中国向英国赔款20万两;允许英国派官员驻扎在云南查看通商情形;英国保留由印度派员赴云南之权;扩大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商船在沿江几处通商口岸停泊起卸货物;各口岸租借免收洋货厘金。

  事件:左宗棠打赢了阿古柏后,新疆只剩伊犁没有收复,清政府决定用外交手段收复伊犁,便遣使赴俄签订了《伊犁条约》,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附近的领土,却也付出了割让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给沙俄的代价。

  事件:法国侵略中国和越南引起了这场战争,第一阶段战场在越南北部,第二阶段战场扩大到了中国东南沿海。战争过程中法国虽然屡次占上风,却无法取得战略性的胜利,反而是清军于镇南关一役中给法国造成了巨大伤亡,法军统帅尼格里重伤,法国内阁垮台。然而最后签订的《中法新约》却让法军不胜而胜,清军不败而败。条约规定中国承认法国对法属印度诸殖民地的宗主权,相当于承认了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从此中国西南门户大开。

  事件:自1535年起葡萄牙就开始在澳门进行贸易,进而定居澳门半岛,并于1851年和1864年先后占领澳门南面的氹仔岛和路环岛。1887年清政府派代表到葡萄牙首都就澳门协同中方缉查走私问题进行谈判,中方同意葡萄牙可以继续驻留、管理澳门,并于12月1日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

  影响:此条约是葡萄牙事实占领澳门三百年来中国政府对澳门地位做出规定的第一个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和国家尊严。

  事件:1888年清朝成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即北洋水师,有25艘主要军舰、50艘辅助军舰、30艘运输船,全军上下4000余人。建立之初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九。

  事件:日本民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野心极度膨胀,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政策”。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只得向宗主国清朝求援,日本也趁机出兵朝鲜,企图挑起与中国的战争。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标志着甲午战争的开始,这一战清朝被中原王朝千年来的小弟日本揍得鼻青脸肿,赖以自豪的北洋水师也全军覆没。最终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清朝丧失了东亚霸主的地位。

  事件: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签订的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岛、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两亿两白银;增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

  事件:兴中会为践行“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誓言,集中精力筹划起义活动,企图武力推翻清政府。1895年孙中山带着郑士良、陆皓东、陈少白来到广州成立兴中会广州分会,开始筹划10月26日预备发动的广州起义,准备占领广东省城,并希望以此引起连锁反应,使得全国上下反对清政府的统治。然而起义计划却遭人泄密,最后功败垂成。

  事件:趁中国甲午战争战败之际,借口“共同防御”日本,诱导胁迫清政府签订《》,规定若日本侵占远东或中国以及朝鲜土地,中俄应该互相援助;中国允许于黑龙江和吉林等地造铁路,方便运输部队;无论战时还是和平时期都可以利用这条铁路运送军需品。

  事件:《中日通商行船条约》是《马关条约》的延续,规定中日可互派使节驻于对方首都;可以在对方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从商,允许日本人在中国内地旅游、通商;日本取得在华的领事裁判权;日本在华获得最惠国待遇。

  事件:沙俄趁德国侵占胶州湾之际,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旅大租地条约》,将旅顺、大连租给了。

  事件: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关于租借新界的条约,清朝将九龙半岛及其附近岛屿作为展拓香港界址租给英国,租期为99年。

  影响:香港岛、九龙、新界组成了完整的香港,英国强行将中国官员驱逐出九龙城,使得香港地区完全脱离中国的行政体系。直到1997年香港才重回祖国怀抱。

  事件:《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剧,维新派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事件:1898年7月1日清朝总理衙门大臣与英国驻华公使签订《订租威海卫专条》,将威海卫及其附近海面租给英国25年。

  影响:英国通过此条约在渤海湾强占了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巩固了其在华北的军事战略地位,削弱了清朝在北京及华北地区的防御。

  事件:1899年11月16日法国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广州湾租界条约》,将广州湾租给法国99年。

  事件: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前,慈禧太后携光绪帝逃往西安,留下一个烂摊子交给李鸿章,让他全权负责与八国联军议和的事,最终清朝与英、美、俄、法、德、意、日、奥、比、西、荷十一国签订了《辛丑条约》,赔偿4.5亿两白银;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军;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清政府保证严禁百姓参加反帝运动。

  事件: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于日本东京召开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通过了《同盟会宣言》和《同盟会对外宣言》,大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

  影响:同盟会是清末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为推翻清政府、结束封建帝制起到重要作用。

  事件: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辛亥开始。此后引起全国上下一系列连锁反应,到了1912年初全国有15个省级行政单位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岌岌可危,最后在袁世凯的谈判下,清帝退位。

  事件:辛亥爆发后,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并于1912年1月1日正式建立中华。

  事件: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发布《清帝退位诏书》,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