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魅力  生活

南京到底有多厉害 安徽来告诉你!

  多年来,南京的城市发展战略都有选择困难,南进强化与苏南的联系,还是西进融合安徽,各有各的道理。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势之下,西进战略的方向明确了。

  近日,安徽马鞍山市发布提示,省内返城不用核酸检测,省外返城需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挺正常的一条提示,却因为最后一句”南京是省外,要做核酸”的特别提醒亮了。

  明初定都南京,即应天府。应天府及附近14个府州直隶于中央,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安徽和上海。

  迁都北京后,南北各有一片直隶地区,南方的就称南直隶。南直隶的中心当然是应天府,又和安徽“打包”在一起,算是“徽京”的历史渊源。

  不过,应天府的地位虽然特殊,却不是南直隶的行政省会。因为南直隶并没有正式的行省衙门,各府州都是直接隶属六部的,互不统属。如今江苏省的“大散装”状态,在南直隶时代就有迹可循。

  有意思的是,清代对原南直隶地区的行政区划做了一系列拆分手术。顺治18年安徽与江苏分治,新设的安徽省寄治于江苏省江宁府。直到100年后的乾隆25年,安徽的省会才移到了安庆市。

  省会搬家后,南京依然对安徽有巨大的影响力。这是地理位置和行政地位的双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南京处于江苏与安徽交接,被安徽的滁州、马鞍山、宣城自北向南“半包围”,关系相当密切。

  而且,两江总督衙门设在南京,江苏(含上海)、安徽、江西均受其管辖,因此安徽官绅士商频繁出入南京,安家落户的也不少。

  江苏省的方言充分体现了“大散装”特点,苏南的吴语、北部的中原官话和南京周边的江淮官话,三足鼎立。而南京的江淮官话是隔壁安徽的主流方言,在省内确实有点“隔壁老王”的意思。

  “群嘲”南京的段子早就从江苏传遍全国了,“最没影响力的省会城市”、“最被排挤的省会”、“最没用的省会”等等。

  六朝古都、湖山胜境、通江达海、GDP过万亿,哪一点都是拿得出手的。南京被“群嘲”,不是因为南京不牛,而是因为江苏太牛了。

  比经济体量,有苏州的强势存在。连苏州下辖的昆山市下辖的花桥镇,都敢打出“国际花桥”的旗号,牛得不得了。

  散装江苏,“十三太保”群雄并立、顾盼自雄,硬生生把省会老大哥“排挤”得脱苏入徽,成了“徽京”。更有意思的是,南京还真认了。

  多年来,南京的城市发展战略都有选择困难,南进强化与苏南的联系,还是西进融合安徽,各有各的道理。南进是省内合作的行政逻辑,西进则是地缘经济和文化的天然联系。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势之下,西进战略的方向明确了。近些年来,南京颇有一些令人瞩目的大动作,河西新城建设、江北新区开发的向西、向北,昭示了“徽京”成真。

  其实,在南京和“隔壁老王”眉来眼去之前,苏南地区与上海早已情投意合。早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阶段,苏南地区和上海之间的经济合作已经热火朝天。

  苏南地区的空间优势、人力优势,与上海的口岸优势、技术优势天然互补,双方的长期合作始于工业分工,进而扩展到金融、物流等方方面面。这是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先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与合作并存。当年苏南地区一方面承载了上海工业转移,另一方面也是上海吸引外资的竞争对手。

  昆山的招商团在上海虹桥机场“截”外商、和上海抢项目,曾经引发上海市民对苏州人来“抢上海饭碗”的忧虑。

  但是,事实证明,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保障,竞争的结果是双赢。

  时至今日沪苏之间一体化已经深入到了市民的心理层面,上海进入老龄化的银发时代,在苏州昆山购房养老已经是不少中老年市民的选择。

  随着城际轨道交通的便利化,年轻人一代在苏州和上海之间的双城生活也越来越多见。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经济发展、市场发育,正在抹去沪苏之间的无形边界。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南京和周边安徽各地区的往来也会水融、难分彼此,大蓝鲸升级为大徽京,将会释放出巨大的经济动力。

  因此,南京变“徽京”又何妨?行政边界是行政管理的边界,却不是市场经济、社会活动、民众生活的隔离墙。

  南京是安徽省会还是江苏省会,都不能改变她的地理位置,也不会改变江淮官话的通行无阻,更不会改变区域经济融合的驱动力。

  为了防疫,有必要特意提醒“南京是省外”。这一提醒本身,也体现了长三角一体化的强劲趋势。或许将来有一天,长三角人民能够彻底忘掉行政区划的“内外有别”,那就是区域一体化的成功之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