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魅力  生活

物阜民盛 江南文化中心 明朝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

  南京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和经济重镇,作为六朝古都的金陵一直在文人心中有着很高的赞誉。因为文人墨客的广为传唱,南京极负盛誉。

  作为古老文化起源地之一,南京的生活内容也是极为丰富的。从古到今,都有无数的诗篇,向我们展现南京的美好之处。对于文人墨客来说,南京的文化底蕴,极为深厚,甚至有很多人还有南京情节。

  在文人心目中,这是孕育希望的天堂。作为江南文化中心,这里有江南贡院,夫子庙。科举制度的兴起,带动了南京各方面的发展,盛行的儒学文化,使得南京在文人心中一直有极高的地位。

  南京的文化地位,很多城市都难以望其项背。但是却很少有人了解,南京的名字因何而来,这是因为明太祖实行两京分治。南京意为在南边的京都,明朝时,作为陪都的南京,纸醉金迷,奢华无比。秦淮河上,脂水流香。秦淮河畔,高楼林立。

  “盖是时,劭农务垦辟,土无莱芜,人敦本业,又开屯田、中盐以给边军,餫饷不仰藉於县官,故上下交足,军民胥裕。”

  人们对于纸醉金迷的南京皆是向往不已,生活在南京的市民自然而然的享受其中的便利,生活富足,年有余粮。那么这些生活在明朝南京的市民的日常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南京在明朝时期作为陪都,是十分繁华的。南方的经济文化活动基本都放在了南京,毕竟南方离北京实在是有点遥远。距离上的远近决定了南京的发展,可以说,南京类似于现在的魔都。

  商业和手工业在肆发展,让南京有一派欣欣向荣之象。在南京城内,商社林立,一排排门面放上挂着幌子,幌子上面写着招揽顾客的口号。热闹的集市上,不止有小摊小贩,还有众多商铺。如果走在南京的街头,甚至还有商社伙计招揽过路的行人。

  据统计,在明朝时候,光是一条街上的商社就有一百家之多,其中的商品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吃穿住行,铁器,米行,林林总总。那时候的人们可以像我们现在一样逛街,生活在南京的小市民,能够十分方便的买到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

  这样方便的生活全都是得益于南京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江南文化中心,南京其实曾经没落过。因为北方的发展,朝廷刻意贬低南京,降低南京的存在感。南京曾经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

  经济的发展停滞之后,南京有了萧索的意味。但是却更引起了文人的共鸣,不断有文人前来南京一睹从前的风采。这样的追捧,使得南京又走上了文化前沿。文人的追捧带来的不仅仅是文化上的盛名,更是经济的发展。所以在唐朝南京又成为了南方文化中心,而发展到明朝,南京更上一层楼。除了是陪都之外,更是经济和手工业发展中心。

  “如铜铁器则在铁作坊;皮市则在笪桥南;鼓铺则在三山街口,旧内西门之南;履鞋则在轿夫营;帘箔则在武定桥之东;伞则在应天府街之西;弓箭则在弓箭坊;木器南则钞库街,北则木匠营。”

  这是《客座赘语》中对于南京街头的描述,商品买卖皆有南京的独到之处,卖东西的铺面应有尽有。人来人往的街头,叫卖声,吆喝声,小儿嬉戏声,不可断绝,一幅热气腾腾的画卷就此展开,很多市民一天的时光便是从这里开始。

  正是因为南京的鼎盛发展,南京各个行业的发展都十分兴盛,街头的人民络绎不绝,摩肩擦踵。延绵不绝的商社造成了南京街头独特的景观,车水马龙的景象让人对于南京不由得心生向往。

  作为明朝商业化的大都市,南京的经济十分发达。生活在其中的平民百姓,只有一部分会选择种水稻,以供自己糊口。

  更多的人是从事各种各样的行业,就像我们现在一样,在自己家附近打工,赚取银钱,然后买米。能够如此从容的进行资本活动,正是因为南京在江南的地位。

  在当时,南京只生产极少量大米。粮食大部分都来自外地的供给,贸易的稳定发展让南京市民不需要劳作,就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生活富足充实,稍微有钱点的人家还可以选择米的品种,从各地运来的米,胡广,江西,池州,安庆。

  要知道在古时候,交通并不发达。而且在陆路上运米极大地损耗。这使得能吃上外地的米用上外地的东西是一种极为奢侈的事情,但是对于南京市民来说,这样的生活却习以为常,由此可见,明朝南京是十分富足的。

  初春的水芹,夏天的瓮菜,秋天的茭白,冬天的白菜在南京人们眼中都是十分寻常的食物,但是味道却十分鲜美,在茶楼酒馆之中都有,有些市民稍有些银钱就会去酒馆吃饭。而去茶馆喝茶,更是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一,喝茶在南京市民的心目中算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一件事。

  南京市民的悠闲生活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能够在吃完早饭之后,再去茶楼听一听唱曲,消磨一整日的时光。

  “江宁在乡地,在城之南与西,南滨江,西南邻太平,田地多膏腴,近郊之民,醇谨易使。其在山南横山、铜井而外,稍不如,而殷实者在在有之。”

  百姓手中有钱,必然会消费,而首选必是酒楼茶肆。酒楼的渐渐增多,南京的风气也变得比较奢靡。饮酒作乐,声色犬马,可谓当时市民的一大特点。

  除了食物的多样化,南京市民的穿着也是较为考究,作为国家经济中心的土著,南京市民的穿着也是区别于外地的人。

  南京的绸缎称作宁绸,用蚕丝制成,穿在身上十分的舒服。不仅有素色,还有花色,特点就是价格十分的高昂。

  南京市民在生活上的富足体现在方方面面,不仅仅是粮食,还有穿着。虽然花费甚巨,但是在南京城中,赚钱也比想象中的简单很多。

  “妇女以深居不露面、治酒浆、工织纴为常,珠翠绮罗之事少,而拟饰倡妓、交结姏媪、出入施施无异男子者,百不一二见之。”

  身着绫罗的南京市民显然不需要从事太多的体力劳动,在封建时期的农业社会,南京俨然像是一个商业帝国,这不得不让人感到惊奇,在从前农耕时代,南京人就已经深刻的了解了贸易的精髓。

  水路的发展唐代不如宋代,宋代不如明朝,明朝的京师却不如南京,这充分的说明,南京水路之便利。要想富,先通路,道路的通顺,使得南京成为全国物流的集散地,各地的商船都需要在南京停靠,不说别的,就只是南京在商船上的税收,就已经不可忽视了。

  南京市民有钱之后,奢靡之风日盛。仅仅是在衣食上的优越,并不能满足他们,所以他们在房子上花了很大的功夫。

  在明朝初期,明朝对于生活中的事物都有很多的规定,不仅籍贯不能变更,而且平民百姓也不能住大房子。

  随着南京的渐渐发展,背景对于南京的控制力减弱,百姓试探性的改造自己的房屋,惊喜的发现,并没有人在这方面有过多的约束。

  一开始的房子还不敢太过分,随着百姓的价值观慢慢改变。雕栏画栋,高楼大舍层出不穷这大大的刺激了南京的市民。

  花钱成为一时的风尚,稍微有点钱的百姓家中,金碧辉煌,豪华奢靡甚至比朝廷的官署还要漂亮。南京城中竞相攀比的景象除了让外地人啧啧称奇之外,也让南京市民有了巨大的负担。

  明朝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甚至可以比得上我们现在的生活,物阜民盛。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让人不得不感叹南京经济的鼎盛。作为古代的陪都,南京是一个耀眼的存在,发展甚至超越了北京。

  虽然南京的发展自有历史的局限性,但是明朝仍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然不一样的南京。在那样贫瘠的时代,南京作为一个拥有七千多万人口的大都市,仍然能够让百姓生活富足。这不仅仅得益于南京的地理优势,更是得益于当时文化的发展。

  南京在明朝社会的潜力是巨大的,了解南京当时的民物丰沛,对于现在南京的发展有着现实意义,同样为现世的南京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