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京生活  网事

炮楼攻守兼备,亚洲战场上随处可见,为何欧洲战场却很少用?

我们都知道,坚固的防御工事可以用极少的人数抵御部队的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在这方面的造诣很深,利用有限的资源打造炮楼,安置在重要的地点,包括像主要通道、制高点、战略地区,日军躲在炮楼里,从设置好的口子输出火力,每个角度都能够进行打击,靠近的难度很大。

八路军面对日军的炮楼,唯一能做的就是躲过巡察秘密接近,然后用炸弹包轰炸,这是成功率最高的方式,通过远程枪械或者火炮打击,根本形不成实质性的伤害,反而打草惊蛇,破坏掉整个进攻计划。可以说只要将炮楼建设起来,攻守兼备非常实用,但在欧洲战场却嫌少用,这是为何呢?

答案跟火力、环境、作战方式有关,欧洲战场明显要更加残酷的多,且不再是以机枪为主导,而是各种火炮、坦克、飞机,像德军著名的古斯塔夫轨道炮,威力相当夸张,一炮轰出来的弹坑有4个足球场那么大,毁灭一座城市只需要几天时间,炮楼显然根本不具备防御力,只会成为靶子。

即便是飞机、坦克实施的覆盖式轰炸,摧毁炮楼也很轻松,先进的武器装备,杜绝了军队建造炮楼的想法,不过在重要的地点还是有些作用的。像德军建造大西洋堡垒,沿岸地区的炮楼都是用钢筋混凝土浇灌的,任凭同盟国舰队怎么轰炸,都无法摧毁,这也是诺曼底登陆战期间,德军最大的杀手锏。

随着战事的不断进行,各类武器的破坏力逐渐提升,炮楼造不造也就没有多大的必要了,有这个时间不如多造点武器装备出来,提升自身的火力倾泻。亚洲战场方面,因为不具备直接摧毁炮楼的方式,因此才会如此头疼,毫不夸张的说,那时候亚洲战场仍旧属于是一战时期的战斗水准。

自从进入新时代,军事科技全面发展,防御工事几乎已经失去效果,个别导弹还具有穿透性,躲在防空洞里都没有用,再厚的水泥都能击穿,对内部的人员实施击杀。因此如今比的是谁的火力猛,而不是谁的防御力更强,口径即正义,射程即真理可不是说说而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