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生活  网事

关于一首诗的往事

  蔡其矫先生几天前去世了(编者注:蔡老于2007年1月3日去世,本文发表于2007年1月15日)。蔡老是印尼华侨,祖籍泉州,和鼓浪屿很有缘分。《鼓浪屿之歌》后来由江吼、杨扬等三人谱成曲,全曲曾经发表在《厦门日报》。

  蔡其矫先生几天前去世了(编者注:蔡老于2007年1月3日去世,本文发表于2007年1月15日)。多年以前我写过一首诗,与蔡先生写于1956年的一首旧诗同名。

  那天早上,我读到的新闻是:已出炉的《鼓浪屿之歌》,正在公开接受市民讨论检验。不少热心人投书日报,提起四十多年前曾经流传的老歌《鼓浪屿之歌》,有人只记住第一段,他人立刻响应,补上第二三段。除个别字有出入外,基本可以说是记忆犹新。至于词作者和作曲家,市民一般是不会注意到的,有人便恍惚记得是解放前某位老作家云云。

  我同样不大注意那些印在歌曲右上角的小字。不过,我却知道老歌《鼓浪屿之歌》的词作者,是蔡其矫先生。

  蔡老是印尼华侨,祖籍泉州,和鼓浪屿很有缘分。他11岁归国求学,拟报考厦门集美中学。但当时交通不便,船期的延误和车路曲折,11月才抵厦门。集美中学以开学已两个多月拒收,当时可没有什么侨生照顾政策,只好插班鼓浪屿的福民小学(后改名笔山小学)高小二年,即现在的六年级。小学不设寄宿,幸好亲戚帮他搞到闽南职业中学一张铺位。70年代中期,蔡老曾指着黄家渡临崖一所破旧的白房子,说那就是闽南职业中学,他曾经度过一段少年时光。现在的黄家渡已改建成绿地、花圃和豪华别墅,比较起来,应是当年击鼓涛声、渔舟桅灯、清冷的月光和退潮后的粗砾藻石,更能打动少年一颗敏感的心?翌年,蔡老回泉州上培元中学,1934年考进上海泉漳中学,名居第二,获奖金到杭州旅行。蔡老一生对旅行乐此不疲,直至86高龄,从不放过任何远游的机会。卢沟桥事变后,他先率全家老小回印尼,后舍去橡胶园大少爷的身份,把自己的小行李箱套在同学的大箱里,假送行之机,跳上海轮,瞒过家人兴冲冲回国参加抗日。1938年春天,几个热血侨生在汉口“花天酒地”(蔡其矫语),挥霍掉所有资本主义盘缠,很无产者的姿态去了延安,其中就有后来任过厦门市委的肖枫。蔡老考进了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毕业后留校教书,写的诗,《子弟兵战歌》被谱成曲,在部队广为流传。当然,自由散漫的他,三千里行军着实吃尽苦头,不过听他声情并茂回忆起来,却有趣得很。1956年,集美海堤建成,蔡老来厦创作《海峡长堤》(此诗在我市特区十五周年庆典上朗诵过片段),海政文工团一位舞蹈女演员陪他夜间隔海眺望鼓浪屿。姑娘赞叹着:鼓浪屿真是个美人儿!蔡老怦然心动,遂写成诗篇《鼓浪屿之歌》,脍炙人口的名句就有“月下的鼓浪屿,在睡眠中的美人”等。

  同年中秋节,蔡老又来厦门,恰逢文艺界的“月光晚会”,与鼓浪屿女高音颜宝玲同舞绿茵之上。歌唱家送给蔡老一本两指宽的精致记事本。蔡老随身带着它,即时即地录下零句短思,再捶打成章。完成组诗《鼓浪屿的晚秋》,其中一章就是《月光舞会》。同类长形小笔记本,至今蔡老已存了三四十本,用以纪念故友。颜宝玲在期间惨遭摧残,是鼓浪屿人心中永远的痛。

  《鼓浪屿之歌》后来由江吼、杨扬等三人谱成曲,全曲曾经发表在《厦门日报》。作曲者因此获奖(究竟什么奖,连杨扬都不记得。如果现在的人,一定把它印在名片上永志不忘)(编者注:呵舒婷总是用括号补充的方式,表达她对某人某事的看法),歌词却以“虽然优美但缺乏时代气息”而名落孙山。

  试想想,如果当年蔡其矫先生为了“时代气息”,塞进诸如“朝阳万丈鼓浪屿”,“红旗飘飘日光岩”,“对敌斗争的前哨啊”这样口号,现在有谁还会记起它?

  黄金的沙滩镶着白银的波浪,/开花的绿树掩映着层层雕窗,/最高的悬岩又招来张帆的风,/水上的鼓浪屿,一只彩色的楼船。//每一座墙头全覆盖新鲜绿叶,/每一条街道都飘动醉人花香,/蝴蝶和蜜蜂成年不断地奔忙,/花间的鼓浪屿,永不归去的春天。//夜幕在天空张开透明的罗帐,/变化中的明暗好比起伏呼吸,/无数的灯火是她衣上的宝石,/月下的鼓浪屿,在睡眠中的美人。(1956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