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京文化  文化

文化南京”催生文化产业

  有着近2500年建城史、历经十朝都城的南京,如今拥有60多所高校,70多座文博、纪念场馆和820多家科研机构。新近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专家表示,如此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科教资源,使南京市成为的知名“文化之都”。

  南京城西的南湖社区居住着7万多居民,2007年这里建起了一片占地5000平方米,橙、黄、灰三色立面的建筑群。步入其间,以“胡吃海喝”、“你醉摇摆”、“狂爱东西”、“背包客栈”等网名命名的街巷、店牌,令人忍俊不禁。这片处处洋溢着时尚、休闲气息的新型街区,是全国第一个网络线下街区——“西祠胡同”。

  “将南京著名的BBS社区网站‘西祠胡同’搬到现实之中,为网民和周边居民提供一个融版聚、购物、餐饮、娱乐、休闲、观光、创业于一体的别样时尚街区,是我们拓展网络文化经济的一个有益尝试。”创建“西祠胡同”街区的南京银坤投资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萌萌介绍说,开通10年的“西祠胡同”网站,全球注册会员已突破1300万人,在30万个讨论版中聚集了大批网友。如今,随着线上开版的商户移至线下,网上旺盛的人气正在为现实中的无限商机和财气。

  本刊记者在新近建成的“西祠胡同”街区看到,位于“大市口”的网络精品中心,多家网络实体店已开业迎客;休闲娱乐区的丁俊晖台球俱乐部、CTF健身中心生意红火;餐饮街上的婚庆主题餐厅、特色小吃色香味诱人;在西祠青年广场举办的时尚新品发布秀、户外运动、创意大赛等主题活动,吸引大批年轻人踊跃参与。

  “一走进这个街区,我就觉得特别熟悉和亲切。”资深网友“篮球超人”说,以往在网上虚拟空间交流总觉得不过瘾,现在和网友经常在“西祠胡同”街区,这种线上、线下的互动活动让大家收获了更多的快乐和友情。一家三口在“西祠胡同”逛街的王成告诉记者,人口密集、地处偏远的南湖小区有了这个时尚街区,给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南京市社科院院长叶南客研究员分析,通过深化、创新机制,南京文化产业的整体业态正在由初级向中、高级阶段发展,而多产业优势的聚集、融合,是文化业态高端化的新趋势。他说,“西祠胡同”街区就是数字网络文化与创意产业融合的产物。类似的还有建筑与现代餐饮、休闲文化融为一体,经营火爆的“南京1912时尚休闲街区”;体现建筑设计、建筑工业与文化创意相融合,时尚设计、工业设计与美术设计相对接的浦口佛手湖国际建筑艺术展;尝试图书与时尚文化业态有机整合,可为读者提供休闲餐饮、大众讲堂、英语角,举办换书节、排演小话剧的南京书城“新生活文化Mall”经营模式;将工业遗产与发展文化产业相结合的“南京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幕府智慧产业园”、“紫金山动漫1号”等。

  在南京,随着文化与服务业、旅游业、制造业、建筑业等二三产业在高端的融合,不断创新出新的文化样式和业态,为文化产业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也为市民增添了日益丰富的“文化大餐”。

  名声远扬的南京秦淮河风光带,近年由文化、旅游、建设部门联合开发沿河文化产业链,亮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秀美风光。秦淮区旅游局局长姜勇美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以文化为引领,去年初秦淮河贯通了7华里水上游览线,沿线分布着十多处展现秦淮人文典故的优美景观。尤其是大手笔的白鹭洲公园,以精心布局的建筑文化、明清水街和精彩的“夜泊秦淮”演出,让游人体验有着浓浓南京韵味的“秦淮文化”。去年,秦淮河风光带迎来中外游客228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8亿元,仅游船收入就有1600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倍。

  南京市社科院的一项调查表明,南京的文化竞争力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与广州、深圳、杭州同处第一方阵,在江苏13个省辖市中位居第一。其中,尤以历史文化资源、公共文化服务、人力资源与文化创新、文化消费与生活质量的优势明显。

  “发展文化产业对南京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叶皓说,南京最大的资源、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就是文化。利用这一优势发展文化产业,有益于南京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基于这一认识,南京市近年在发掘文化资源、繁荣文化事业、推进文化产业,提升城市品质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由两院院士吴良镛主持设计、在大行宫“江宁织造府遗址”上兴建的江宁织造府博物馆,具有艺术展览、学术研究、文化交流、观光旅游、红楼餐饮多重功能;正在建造的仿明代航海木帆船——郑和宝船,已与仿古帆船“歌德堡”号结为姐妹船,建成后将承载旅游、水上娱乐以及对外友好交流的;投资30亿元对外秦淮河进行综合整治,带动了周边的房地产业、商贸旅游业、文化休闲业的兴起,分布在沿河两岸的石头城遗址公园、水木秦淮休闲街区以及100万平方米的花草绿地,一年吸引200万人次的市民来此休闲娱乐。

  “城市人文景观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了独特的魅力,起到了引导文化消费,提升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南京市文化局局长陈光亚说,在南京的建城史上,包括六朝文化、明朝文化、文化、民俗文化的古都文化,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融进普通百姓的生活,成为亮丽的城市名片。

  发展数字电视、拓展演艺市场、开发文化旅游和文化产品,适应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2006年,南京仅用100多天时间,就实现了城区70多万用户电视数字化的整体转换,覆盖率达98%以上。如今,有着130个数字电视频道、存储10万小时节目容量、能够与观众互动点播的南京电视网络,给全市近百万用户带来了全新的感受。让市民从文化产业发展中受益的,还有一年600多家演出团体的缤纷演出、多姿多彩的文化旅游等活动。统计显示,2007年南京城市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支出比上年增长16%,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20%。

  南京文化产业的集群化、集团化、规模化发展,使其逐渐成长为有着强大生命力的支柱产业。跻身全国四大书市、聚集百余家书商的南京长三角出版物市场,2007年销售码洋5亿多元,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图书集散地。已形成40多家企业集群的南京动漫产业,2007年实现产值2.5亿元,带动文化、体育、广告、教育、旅游、商贸等相关产业收入50亿元。会聚多种艺术样式和产业群体的“石城现代艺术”、“创意东8区”等创意产业园已初具规模。 在2007年,南京文化产业的增加值预计达300多亿元,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近10%。

  在新近召开的南京市人代会上,蒋宏坤市长报告称,“‘文化南京’建设取得新成效,获得国际、国家级艺术115项,在省会城市中名列第一。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2003年、2006年,南京人均P先后跨越3000美元、5000美元,面对日益旺盛的文化需求和蓬勃兴起的文化产业,南京市及时提出并不断完善“文化南京”发展战略。

  针对本地文化资源特色和文化经济潜能,南京近年相继出台了《“文化南京”纲要》《加快发展南京文化产业的意见》《南京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相关政策措施,明确了文化产业重点发展领域、产业布局和主要目标。以此为导向,全市着力拓展新闻传媒、文化旅游、出版发行、工艺美术、会展博览、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数字传输、休闲娱乐、教育培训、印刷复制、体育健身等12个文化产业门类。自2006年起,又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首批资助了31个文化产业项目。

  “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运用经济规律发展文化产业,成功地吸引了民营资本和各类社会投资,建立起一批文化产业,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文化企业脱颖而出。”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俊介绍,南京市于2004年、2006年成功举办了有世界20多个城市会聚的“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近两年又连续举办了文化产业交易会,吸引500多家企业参展,总计签约“文化招商”项目28个,金额达60多亿元。目前,全市兴建的70项文化产业项目中,民营资本投入的占一半以上。

  文化与科技、经济携手,促进南京的文化科教资源,为新兴的文化产业,推动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以计算机软件设计领军的文化创意产业,已连续4年递增50%以上,2007年实现年销售额360亿元。异军突起的动漫产业年生产能力已达到2万多分钟,《阿法贝乐园》《饮茶之功夫学园》《象棋王》等原创国产动画片占1/3。开掘历史文化资源促进了秦淮河、明城墙风光带和钟山风景区等文化旅游景区的建设,打造了长江、颐和、甘熙故居等历史文化街区,推出了南京云锦等特色文化产品。已步入“品牌时代”的会展经济,过去的一年举办各类会议展览6400多个,比上年增长42%,拉动经济增长150多亿元。

  得益于振兴文化产业的社会合力,南京现已建有各类文化产业园区36个、文化交易市场12个、文化艺术场馆29个、文化旅游景区36个、文化休闲街区18个,形成规模的文化企业20多家,从业人员有40多万人,成为全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生力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