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文化  教育

任评说:中国教育问题核心在没有精英教育

  很多人总说中国没有素质教育,但我认为中国的孩子能够会解题不出错的应试教育,本身就是最好的工程师素质,是最好的工程师素质教育,我们对中国教育的问题需要重新的思考。中国教育的问题笔者认为不在素质还是应试,而是普及教育和精英教育的差别没有体现,中国没有精英教育。不能用西方的精英教育PK中国的普及教育搞田忌式的比较,精英教育所要花费的社会资源是注定这样的教育不能普及给大众的。

  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首先我们要破除西方给我们的教育思维的,中国教育问题被西方定义为没有素质教育,把中国孩子能够解决难题和稳定不出错的优秀素质变成所谓的僵死应试教育,把中国孩子的数学能力优秀变成只有应试而没有创造的典型,这些应当是西方精心包装的,中国能够有今天的大发展,能够成为世界工厂,与人口当中的的数学素质人口的质量是有非常的关系的,我们总有一些声音说德国孩子的车库文化,可以在车库里面有车床,这不过是历史上高级技术工人的素质,我们制造业电子化和数字化的今天,数学能力才是更重要的,中国的大规模建设,工程能力也是关键的,我们如果做软件的人都知道,最牛的人常常是可以不出错少出错的人!大家出错的少,整体合作的工程项目带来的利益增长是成级数的快速增长的。所以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本身的提法就是有问题的,对素质和应试的定义本身是不确定的事情,素质的标准现在完全是西方的标准。这些都是素质,甚至我们可以说应试的能力就是一种素质,因为人是要不断应对考验的。

  西方为什么要这样的定义呢?原因就是西方要解释他们的人种和制度的优越,要保持他们的竞争优势,西方的孩子的数学能力非常差,美国的孩子能够学好数学的非常少,在普通大众里面会能够学好数学的凤毛麟角,在数字化的时代,发展产业怎么能够离开数学?产业的竞争力里面国民的数学素质是非常关键的竞争因素,而商业和金融更是要有数学。中国在此方面的领先对西方是非常有压力的。而且我们回顾历史,当年中国落后西方,中国的发展不及西方的一百年前,中国的数学能力的落后是中国落后世界的原因之一,上千年来中国的进士和翰林们基本不懂数学的,科举的考试也没有数学相关的内容,个别的数学成就与社会整体的数学能力是不能比的。因此把这些能力不叫素质叫做应试,本身是有立场的。数学解题能力是一种素质,能够很好的应对考试,在考试当中发挥最佳水平,也是一种素质,因此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起来本身就有问题,这个提法是有逻辑欠缺的。

  中国与西方的教育不是素质差距,中国的孩子学得苦还有一个原因是就是学习的知识量的差别,是内容要求的不同。中国孩子要学习外语,中国的国学等也被压入了语文教学,如果中国领先孩子不用学习外语,外国孩子必须学习汉语,问题立即就反转了,对此我写过《从知识学习的需求素质教育的无奈》,这是中华文明要追赶世界,我们的孩子必须付出的代价。在这个代价之外,这里我们还要看一个中国和西方的教育差距,就是中国没有精英教育,中国的教育是普及教育!中国人感觉西方教育的优越,这背后是拿西方的精英教育与中国的普及教育来比较,中国的普及教育与之肯定是有较大差距的,但这个差距背后是田忌的差距,中国人顶尖出国留学的,中国富豪和权贵子弟到海外上学的学校,都是西方的精英教育的学校,如果拿外国普及教育的学校来与国内相比,是不如国内学校的,所以近年来大量的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从海龟(归)变成了海带(待),这背后就是二者的差距,大量的留学回来的人员唯一过关的是外语,其他是乏善可陈的。

  我们总说中国没有大师,没有乔布斯这样的创新人才,但对普及教育而言,这是必然的结果!这样的特殊创新人才的培养,要集中大量的资源,这资源的稀缺本身就不是能够面向全社会,让全民普遍享受的。对一个尖端创新人才的培养,经费问题其实是最好解决的,难解决的要求是能够与人才同样尖端的的老师和最好的环境、最好的社会实践资源,这些资源在哪一个社会都是稀缺的,把这些资源不集中起来使用而是普及发散开来撒胡椒面,肯定难以有最尖端的人才!三中文件说: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如果各个学校都要这样的持平和平均化,那么就是所有的人在面对教育的时候没有得到特殊的待遇,特别的尖子生也没有特别的待遇,这背后就是人才能力的趋同和平庸化,这肯定是出不了大师的!公平不是平均!牛孩受不到特别的教育服务只能与普通孩子一样接受平均教育,怎样能够让牛孩更具备优势成为国家民族的领军人物?这里的教育公平是有多种方式和层面的,你对社会贡献大、纳税多,为何就不能让社会更多一些的回报你给你孩子,让你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如果中国不给你这个资源,结果就是西方国家给你这个资源,你给西方国家做贡献去了,中国大量移民的第一原因就是为了孩子能够在国外得到更好的教育。因此对拼爹也是要一分为二的看待的,外国的推荐信机制背后就是拼爹一定程度的制度化。在中国你更多的给社会做贡献,照顾家里的时间少,孩子的学习就好不了!比如各国都对外交官的孩子上学给予特别的照顾,但中国就不会有,而外交官常年不在家不能教育子女,外交官的子女要不学习很差,要不到外国受教育,外国抓住了你的孩子,你还能够安心为国做贡献吗?!

  对于教育能够到美国看见这些自信孩子的中国人,都是中国顶层的人物,是TOP5%的人群,他们的孩子在学校不够自信被压抑,说明中国平民的孩子很有希望,他们的孩子在竞争面前对于平民的孩子没有特别的优势,中国的普及教育对中国精英子女的特殊需求是没有满足的。美国的孩子自信是未来要对全球的孩子有优势的,这也来自他们的父母,在08危机后普遍失业的这一代年轻人当父母以后,孩子的自信就要有限制了。这自信的背后是统治世界的需要,美国的孩子未来大量是到世界各地当经理或者领导着世界各地的员工的,美国教育所注重的是培养孩子的领导力,但社会分工下那里有那么多的领导职位?如果没有了全球扩张,培养那么例的都特自信特想要当头和特个性的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和管理成本是受不了的。中国培养孩子在普及教育下肯定是不需要孩子有多少领导力的,在精英教育下才是必须的。但我们所谓的素质教育是眼高手低两边都不沾的,在普及教育的模式下培养了一大群自认为要当领军人物的90后,这些人没有当领军人物的能力,且一旦没有能够让他们当领军人物的机会,他们普通的事情是不屑干的,成为不屑工作、抱怨、啃老和仇恨社会的一群人,成为所谓素质教育下的残次品。

  中国人想要的所谓素质教育,实质上是精英教育,这些描述素质教育的学生应当有的各种素质,背后是需要占用大量的资金财富和教育资源的,每一个这样素质教育的孩子,背后是需要更多的教师更多的资金,中国是难以为继的,即使在美国也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能够满足的,把普及教育变成贵族教育精英教育,社会成本是不允许的。而美国对普通孩子的快乐学习,背后就是美国孩子学习的知识要求比中国少,同时美国的孩子要求的水平低,这样拉开了普及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差别,我们可以看西方的常青藤联盟的学校,看西方著名的私立贵族中学小学的教育,与西方普通的公立教育的差别是巨大的,但中国却没有这样的天花板分野。在美国尼想要进入这样的精英教育学校的门槛远远比中国要高,中国人的孩子到美国带来的自信的改变恰恰是中国普及教育对美国普及教育优势的体现,中国人能够有几个如薄瓜瓜那样进入世界的贵族学校?这个门槛比在中国进入最好的中学和大学的门槛甚至更高。

  美国孩子享受精英教育,选拔的方式才是关键,在精英教育的选拔上,考试不是全部,这也是一些人攻击中国高考的内容,而美国简单的高考背后,是给拼爹腾出空间来,大家面对的考试都很简单,那么考试成绩贬值就是必然的,考试成绩贬值,导致的必然结果则是其他标准就突出了,这就是社会活动、推荐信等。但参与社会活动背后也是要家长的社会活力的,比如北京当年的学通社,背后参加这个组织的孩子家长基本有媒体精英和官员的背景,而美国推荐信的水则更深,谁能够找到名人写推荐信谁就有巨大的优势,但名人凭什么给你写?名人不认识你怎么给你写?这背后就是你所在家族的综合实力说话了。而且还有一个潜规则就是政客的重要收入就是给捐赠人的子女写申请大学的推荐信,美国西点军校这样的学校,就是议员的推荐信是非常重要的条件。

  精英教育不光是授课,更在同学的构成和圈子,如果只有高考一种选拔方式,在同学的圈子里面就只有能够考高分的人群,学生的不同社会组成,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重要层面,学校就是小社会,能够让学生在学校接触到不同层面和不同类型的人,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素质教育。这里人们的社会阶层属性,在学校是消融的最好的,不但可以让权贵子弟富豪子弟接触到底层社会的同学,实际上能够让这些官二代和富二代进入核心高校,对在这些高校的穷学生而言,则更是财富,不但能够了解社会,能够与土豪和权贵做朋友,也是各种联姻的机会,日本的女婿党就是大学的摇篮催生的,穷学生不能与有资源的学生成为同学,才是损失呢!所以开放一些名额给富豪子弟,让他们支付更多的学费提供更多的资源,对于穷孩子则也是利好,不但有了奖学金,也可以分享这些资源,还能够从这些融合交往过程当中学到更多的社会知识,而对权贵子弟富豪子弟则是了解社会,结交平民天才充实家族的团队势力,学到全社会的体验,这是共赢,这样的融合过程创造出来更多的机会,也能缓和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提供阶层间流动和交换的通道。我们的创新更多的就是在这样丰富的融合体验过程当中,这才是好的教育!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成功,就是把核心大学办成精英教育,办成一个社会各阶层均有机会均积极参与和互相融合的平台,人的素质就是在这个平台上提升的。这是我们工程师素质之外更重要的人文素质。

  中国教育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精英教育资源的外流!中国的大学扩招使得中国的大学教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变成了普及教育,中小学校的小升初不考试更让中学是一个普及教育当中最坏的平均教育,导致中国精英教育的缺失,使得真正领军人才的水平受限和平庸化的问题巨大。精英教育部分的缺失立即被西方势力填满,在中国不能受到好教育的,反而在外国能够享受精英教育,就如我们要说能够让大官的孩子免试进入北大清华,国内肯定是一片哗然不能被接受,但在美国的常青藤大学则是明规则,就是对中国这样的大国的实权部长省长级官员的直系子女,就是录取和发放奖学金的重要标准,只要这些孩子达到基本的外语分数线就可以了,他们北大清华不让上,比北大清华世界排名更硬的西方大学却可以给奖学金,这你能够说他们是吗?他们孩子去读书你能够说他们是裸官吗?而对富人,各个名校都有捐助生,只要父母有足够的财富捐助学校,孩子就可以上这个学校了,这样的教育产业不断的吸纳财富,而孩子在哪个学校,家族的项目肯定优先与这个学校合作,与在这个学校结识的同学合作,大量的资源也被带到了这个学校!中国名人的孩子也受到照顾,常青藤学校带有明显的世袭性,家族里面从这个学校毕业的人数是录取后代的重要考量,这不光是社会达尔文主义,更关键的是名校毕业的名人名流效应是在社会上有更多的话语权,可以左右社会的评价标准,能够有更多的隐形资源被整合到学校或者同学圈,这样的世袭性还吸引家族对学校的忠诚度和圈子的持续性世袭性,从而打造一个势力圈!

  外国的贵族中学和一流大学把中国的精英进行了式的思想植入。中国中小学的排位和限制择校,各个学校通过各种政策水平趋同,这等于是说在义务教育当中彻底摒弃精英教育,同时让教育平均化进而平庸化,在搞教育产业的大锅饭!把精英教育让渡给机构,未来培养的精英会多出在机构,让渡出未来满足现在的。但私人机构是有立场的,这些私人机构实际是被外资掠走的。外国就是这样的制度,公立教育就是普及教育,而私立教育才是精英教育,精英教育掌握国家乃至世界的未来,要把中国的精英子弟也网络到西方私立教育的体系里面来,这样的分野是西方私有制的统治艺术,中国能够接受这样的艺术统治吗?能够把中国的未来交给西方的私立机构吗?把中国的精英二代们的未来交给外国人吗?

  以往中国的大学录取率不到3%,是切实的精英教育,现在大学的录取率在高分省分也达到了70-80%,在没有精英教育的情况下,我们的各种教育进行扩招变成了普及教育,大家在教育上已经没有了差别,以前学历是把官二代富二代挡在某些行业、职业、职位之外的,现在学历都不是问题了,那么在教育上你不让他们的家庭发挥影响力,教育上大家都趋同了,结果不同的家庭背景影响力就转移到教育后的就业和发展上了,这就是扩招后拼爹现象的来源。现在普及教育的学历贬值,让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水平也大幅度的下降,与当年精英教育的大学生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扩招以后只有普及教育的情况下,中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科举传统上千年的中国,教育成为人才选拔的作用丧失,取而代之的是拼爹和社会阶层的固化,通过教育改变社会阶层状态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为大家都是普及教育。而中国要把精英教育变成普及教育也是极端的错误,一方面是使得本来的优势教育资源在平均化的模式下平庸化,另外也是因为精英教育是教育成本巨大,教育一个精英成长经常是要花费多个人的力量培养一个人的,社会只能负担个别人享受精英教育,这里的教育公平不在于人人都是一样的教育,而是给牛孩能够有更好的教育,给社会贡献大的人回报其子女能够享受更好的教育,这里的牛孩的确认要公平,给社会贡献大的回报这个贡献大的标准要公平,绝对不能再在教育上搞大锅饭。

  综上所述,中国所缺的就是没有精英教育,这个才是问题的核心,中国教育的主要矛盾不是素质和应试教育的问题,是精英教育与普及教育怎样协调的问题,没有精英教育对一个民族智慧的传承和智慧的高度,是毁灭性的,当今的中国需要思考怎样建立民族核心的精英教育体系,让社会精英的子弟能够有精英教育的机会而不是到外国去,让社会平民的牛孩有机会享受精英教育不用有拼爹的压力,这才是我们教育需要改革的方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