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文化  教育

2021年度教育关键词

  2021年是中国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始之年。在教育领域,2021年亦是特殊的一年。

  回望2021年,依法治教的教育法治体系不断完善、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全面起步、“五项管理”先后规定、“双减”全面落地……

  这一年,我们见证改革。在此新年来临之际,教研网整理了以下教育关键词,邀您选出2021年度十大教育事件,期待您的投票!

  7月24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标志着“双减”工作全面启动。

  《意见》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要让课堂和学校成为教育的主阵地。

  为落实“双减”要求,教育部等19个部门组成“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以推动“双减”工作有效开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出了全面部署。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教育部及各省市政府“十四五”规划纷纷围绕未来五年和更长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出部署。“高质量教育体系”成为媒体报道和各种论坛活动的一个“高频词汇”。

  如何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目前的宏观政策主要聚焦在五个层面,即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深化教育改革。

  9月24日,数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部署在上海市、广东省深圳市、四川省成都市、河北省廊坊市、山西省长治市、江苏省常州市、浙江省金华市、安微省铜陵市、福建省三明市、湖北省宜昌市、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山东省诸城市等12个省市区建立数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重要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基础教育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全国教育大会以来,中央印发的关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等重要文件精神,进一步探索深化综合改革,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11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全球发布《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报告,报告由教育的未来国际委员会负责起草,从委员会成立、征集意见、起草到公布历时两年多。该报告秉承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人文主义理念,探讨与展望面向未来乃至 2050年的教育。

  报告提出,教育可以视为一种社会契约,一种社会成员间为了共享的利益而合作达成的默示协议。报告认为,教育作为解决世界不平等现象的重要支点,需要回应关于重新构想“为何学、怎样学、学什么、哪儿学和何时学”的迫切需求。直面现实挑战和不确定的未来,当前教育模式亟须变革,新的教育社会契约需要我们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学习,以及学生、教师、知识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由十三届全国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从法律层面对家庭教育相关内容作出规定,让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此前,《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未成年人保律法规进一步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法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畅通学校家庭沟通渠道,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7月8日,教育部、网信办、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央行六部门发布《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以新发展理念为引导,以信息化为主导,面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方面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是国际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牵引力量,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举措。

  4月12日至13日,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京召开。10月12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提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技能型社会,弘扬工匠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意见》提出:到2025年,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办学格局更加优化,办学条件大幅改善,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到2035年,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技能型社会基本建成。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大幅提升,职业教育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匹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作用显著增强。

  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决定。其中将教育法第五条修改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按照中央精神将“劳”纳入教育方针,丰富完善了教育方针的法律表述。

  9月15日,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7个省份公布“新高考”改革方案,这意味着我国第四批高考综合改革正式启动。至此,全国已有21个省(市、区)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9月24日,《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发布,扩大省考国考范围、改变“重专业轻文化”倾向、保证招考公平公正成为改革的方向。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关于教材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总结展示我国教材建设特别是党的以来大中小学教材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全国教材工作会议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表彰会于10月12日举行。会议提出,加快形成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教材建设要充分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推进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形成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其中,鲁洁、朱小蔓、温儒敏、齐世荣、陈琳、章建跃、李增沪等获全国优秀教材(基础教育类)特等奖。

  根据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3月1日,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制定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切实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全面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包括县域、学校、学生三个层面。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围绕价值导向、组织领导、教学条件、教师队伍、均衡发展等5个方面提出了12项关键指标,明确提出“不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校长和教师”等考查要点。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围绕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等5个方面提出了12项关键指标,明确提出“健全作业管理办法,统筹调控作业量和作业时间;严控考试次数,不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等考查要点。学生发展质量评价围绕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提出了12项关键指标,明确提出“有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有信息收集整合、综合分析运用能力,有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等考查要点。

  2021年1至4月,教育部先后印发五个专门通知,对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作出规定。“五项管理”是“双减”工作的一项具体抓手,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举措。

  8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组织责任督学进行“五项管理”督导的通知》,要求各省(区、市)教育督导部门,组织当地中小学校责任督学开展“五项管理”督导工作。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总关于教育、扶贫工作、“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教育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意见强调,将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保持教育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全方位对接农村低收入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明确了四大类20个方面任务。

  县域普通高中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寄托着广大农村学生对接受更好教育的美好期盼。党的以来,国家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县中办学资源得到显著扩大。但是,一些地方县中发展还存在生源和教师流失比较严重、基础条件相对薄弱、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2021年期间,民进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交了《关于振兴县域普通高中的提案》,此后相关讨论也日渐密集。2021年12月9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提出了深化招生管理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办学薄弱环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四项重点任务,提出了加强普通高中招生管理、健全教师补充激励机制、提高县中教师能力素质、实施县中托管帮扶工程、实施县中标准化建设工程、消除大班额和有效控制大规模学校、提高县中经费投入水平等七项主要举措。

  党的以来,国家连续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推动学前教育取得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部署要求,积极服务国家人口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教育部等九部门决定实施“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该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到2025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幼儿园保教质量全面提高,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机制基本形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