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文化  文化

纽约法拉盛将建庇护所引发轩然大波,华人社区到底需不需要?

研讨会致辞

近日有关于研讨会致辞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研讨会致辞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研讨会致辞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研讨会致辞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点击(前往)进行了解>>

以上就是关于研讨会致辞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2021年12月,亚洲人平等会(AAFE)计划与政府合作,在法拉盛大学附近建设一套为失去住屋的家庭提供庇护的公寓。但这一举措一经宣布,就遭到了大量民众反对,不少反对者除了质疑项目的透明性等,还称“华人社区根本不需要这些”,气氛一度僵持不下。

在2018年时,加州尔湾同样出现过类似的场景,并最终以反对派的胜利告终。然而,庇护所真的像反对者所说“不属于华人”吗?还是说,这又是华人“模范少数族裔”的刻板印象在暗中作祟?

法拉盛的交锋

在计划宣布后,一封网上的反对请愿书被签署了上万次。反对者Lailing Yu提到:“在有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密集的市中心安置收容所是完全不可接受的。许多精神疾病与吸毒成瘾的无家可归者很容易伤害到我们的家庭,尤其是在经济困难的疫情时期。”

同时,当地居民Michelle Zhang也表示同意:“庇护所对我们已经脆弱的社区安全构成了威胁,我们强烈反对在法拉盛设立任何庇护所。”

法拉盛街头。Tdorante10,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根据纽约华人资讯网的报道,12月19日的法拉盛大学附近,支持与反对庇护所的两队人马正式激烈“交锋”。支持无家可归者的华人代表们举着牌子走上了街头,向民众们分发传单讲述计划的具体细节。与此同时,侨团组织的抗议者们也纷纷赶到现场。

其中,支持者认为法拉盛居民应当更包容低收入群体。他们指出,飓风艾达过后多名华人死于地下室,暴露了纽约低收入华人的住房困难。因此,华人家庭需要得到政府的房屋资源协助,包括过渡性房屋和无家可归者庇护所等。

支持者在当时发放的传单

而反对者则强调政府的项目是建造“游民收容所”。他们认为,政府只需要修建可负担房屋就足够,根本不需要修建庇护所。

随后,反对者更是来到支持者面前与其当面对峙,声称:“哪一个种族的人需要,就把庇护所建到哪个种族的社区去,我们华人社区不需要这些,华人美国人都很勤劳。”当支持者反驳称华人也需要庇护所时,反对者则质疑这一事件的真实性。

支持者表示,在建造酒店和高楼大厦的时候反对者毫无怨言,反而是在建造庇护所的时候,反对者才开始出来质疑项目的透明性等等。他们认为,反对者刻意无视法拉盛无家可归者的存在,是非常自私自利的行为。

最终,两队人马不欢而散。

在民间为此事打得不可开交之际,政客们的态度也在不断变化。有“法拉盛市长”之称的议员顾雅明在12月初曾表示支持庇护所的建立,并表示:“很多弱势群体不愿去其他地方的避难所,因为他们不适应新的环境。如果能在法拉盛得到援助,那是很好的一件事。”

顾雅明还强调:“他们不是流浪汉,也不是吸毒和犯罪分子。他们是有家庭的弱势群体。”

然而到了12月19日,顾雅明却改变了态度。他在集会上呼吁暂停庇护所项目,并表示这个项目欠缺透明。顾雅明还指责庇护所的选址很差,表示将庇护所建在市中心会对社区有影响,应该把庇护所建在市中心以外的地方。

尔湾庇护所计划被取消,可华人真的“赢了”吗?

其实,法拉盛的情形早在2018年时,就在同样居住了大量华人的加州尔湾发生过。2018年3月,加州奥兰治县由于考虑在尔湾设立紧急无家可归者收容所,也遭遇了大量尔湾民众的抗议与反对。

在尔湾的抗议运动中,华人仍然以“主力军”的身份出现在了位于圣安娜的奥兰治县行政大楼。大量华人都通过社交媒体及社区团体聚集起来。与此同时,来自韩国、印度、墨西哥和中东的移民,以及一些白人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新闻截图

据悉,许多抗议者都是乘坐包租的24辆巴士抵达了抗议现场。这些巴士都是由个人与团体赞助。例如,拥有4万名会员的互联网服务公司WeIrvine租用了五辆巴士,而牙医Chunzhu Yu更是自掏腰包,花了5000美元赞助了七辆巴士。

在到达地点后,一些抗议者们举起了标牌。牌子上写着“不要帐篷城(指庇护所)”,以及“尔湾没有无家可归者”。

除了牙医Chunzhu Yu以外,抗议的人群中也不乏一些高收入的人群。一家高科技公司经理Kelvin Hsieh带着自己五年级的女儿也来到了现场,他甚至描述道:“看看这些人潮,这简直像是在过中国新年!”

圣安娜的官员们认为,无家可归者的营地已经挤满了圣安娜的市中心地区。而尔湾作为奥兰治县第三大城市,理应需要帮助县政府分担压力。

但反对者们表示,收容所将会破坏原本以清洁和安全著称的尔湾社区。拥有一家法务公司的Angela Liu表示:“他们需要把庇护所设立在某个地方,也许是加州的其他地方,我不知道是哪里。但尔湾很美,我们不想看到尔湾被摧毁。”

最终,反对派赢得了胜利。奥兰治县监事会最后表示,同意推翻庇护所建议。

新闻截图

在此之后,在人口持续增长,且政府关闭圣安娜河沿岸的无家可归者营地之际,奥兰治县仍然没有为无家可归者制定的收容计划。许多无家可归者收到了政府发放的代金券,暂时居住在了汽车旅馆里,但在代金券发完后,没有人知道他们将何去何从。

然而,反对派也因此付出了不少代价:许多人指责,尔湾居民们一心想让无家可归者远离自己的城市,却不提供任何解决方案,认为他们只是在逃避责任。也有不少亚裔人士表示,看到尔湾居民的行为,他们感到耻辱。

推特网友Christinelu.eth写道:“亚裔移民将房价抬高,却又抗议无家可归者的存在,而且还不想为他们提出任何解决方案。这次对峙没有胜者,但继续戴着你那‘模范少数族裔’的金名片跳舞吧。”

推特截图

网友Marielle A. Reazaza也称:“作为一名亚裔美国人和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学生,我们费尽心思为奥兰治县日益增长的无家可归者寻求出路。然而十年之后,尔湾发话了:把他们带出城就行。这不是什么解决方案,这只是特权的行使。”

推特截图

华人真的“不需要帮助”?

不论是在尔湾还是法拉盛的抗议中,许多人抗议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华人不需要庇护所”。他们认为,庇护所只会招来其他少数族裔的难民,而这会破坏掉“勤劳的华人们”所构建的“精英社会”。

然而,尽管华人一直以“居留在上层社会,不吵不闹,不受种族主义影响”这些刻板印象著称,实际却是,越来越多的华人正在面临着被这种“模范少数族裔”神话所抛弃的现状。贫困的华人真实存在,而且数量正在逐渐攀升。

纽约唐人街景。Gerd Eichmann,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BuzzFeedNews此前曾针对生活在纽约市的贫困华人们做过不少采访。他们惊讶地发现,在纽约市,竟然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中国移民都生活在贫困中。

社区倡导者表示,华人对贫困群体的知之甚少,与华人社区往往难以获得政府对低收入家庭的资助金有着很大联系。

对于刚进入美国的不少新华人移民来说,由于英语水平有限且缺乏专业证书,他们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最后往往只能接受非正式工作。但这样的工作令他们没有资格领取失业救济金,在退休后也没有足够的养老金。再加上美国拥有缺陷的社会安全网,令这些移民只能在贫困中度日。

而随着近期的自然灾害增多,加上疫情,在生活上受到打击的华人数量更是急剧增加。在艾达飓风于9月1日肆虐纽约市之后,不少居民因此失去了自己的住所,其中就包括了大量华人。同时,飓风所造成的洪水导致了11名居住在地下室的居民死亡,其中大部分都是亚裔,包括华人,尼泊尔人与印度人。

在被淹死的人中,有华人冷先生(音译)一家人。26年前从中国来到美国的冷先生受过大学的艺术教育,想在美国开一间画廊。然而,他并没有在美国获得身份,因此加入了纽约市10万多名亚裔非法移民的行列。他不愿回国,英语又不过关,因此只能靠打零工和卖艺术品维持生计。

10年前,冷先生与妻子和女儿住进了一间情况艰苦的地下室。在他们居住的地区,超过70%的居民都是亚裔,四分之一的亚裔居民都生活在联邦贫困线以下。其中,有许多都是中国人,约占有当地亚洲人口的四分之三。

此后,冷先生一家继续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偶尔还需要靠拾荒才能填饱肚子。在今年的洪水期间,他们居住的地下室由于遭到了非法改建,导致一家人根本无法逃离,最后全部被淹死。冷先生时年82岁,妻子65岁,女儿31岁。

被洪水淹没的布朗克斯。Off-line for a while -- Jim Griffin, CC0, via Wikimedia Commons

在疫情爆发后,未受过大学教育的华人或是新移民也遭受到了严重打击。根据社会保障管理局的报告,男性亚裔的年社会保障收入要比男性平均低14.5%,亚裔女性则比平均收入低11%。根据人口普查数据,65岁及以上的亚裔人口中有11.7%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而白人老年人只有7.3%。

自疫情以来,纽约的亚裔失业率飙升到了26%,是所有种族中最高的,也超过了纽约市的平均失业率(约为20%)。这主要是因为在特朗普的“中国病毒”言论之后,唐人街的顾客数量受到了断崖式下跌,唐人街的大量餐厅和商店也因此一蹶不振。

同时在疫情期间,收入低下及年长的华人尤为容易受到攻击。就在去年,一名在旧金山收集可回收物品的华裔老人就被一群流氓嘲笑,袭击和抢劫。就在今年,来自泰国的一名84岁老人在街上被推倒,当场身亡。在纽约市,61岁的菲律宾老人在地铁上被人拿刀砍了脸。这样的案例几乎俯拾皆是。

纽约唐人街景。Bryan Ledgard, CC BY 2.0, via Wikimedia Commons

当然,不仅仅是老人,一些华裔年轻人也面临着相同的窘况。例如,一名名叫Patrick Mock的27岁年轻人长期居住在唐人街每月的租金为700美元的低价住所。Mock想成为一名商人,但现实中的他只能居住在“浴室与厨房共用,到处都是老鼠”的唐人街公寓。

在九月的威廉斯堡大桥附近,一家名为UA3的非营利组织发起了捐赠食物的活动。排队领取食物的除了大量年长的华人以外,还有年轻的William Lam。他曾经在学校遭到了霸凌,学习成绩一直不佳,最终选择了退学,只能靠在电子游戏商店工作和领取每月700美元的社会保障金度日。

Lam的父亲很早就已经去世,母亲因为膝盖受伤而提前退休,只能长期住在月租500美元的一居室家中,Lam因此自己也背负了供养母亲的职责。他说:“母亲希望我从学校毕业,找到工作。但有很多事情是我无法控制的。有时,我无法实现他们(父母)的梦想。”

一系列华人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的案例,都证明了一件事:华人群体不是所谓的“模范少数族裔”,反而是贫困的最大受害群体之一。在故事中,每一名华人都拥有着吃苦耐劳的品质,却仍然要面对生活所带来的困境。仅靠“华人勤劳”就盲目地认为华人不需要政府的帮助,是彻头彻尾的谬论。

而部分华人仅仅是为了追求所谓的“模范少数族裔”标签,就一味地无视贫困华人的存在,不仅对华人的社会地位没有任何帮助,伤害到的恰恰是华人群体本身。

法拉盛计划能否继续进行?

说回法拉盛的庇护所计划。在随后的解释中,亚平会的房屋发展主任陈汇源也对法拉盛的项目进行了介绍,打消了许多人对计划的顾虑。

他表示,许多华人受到了微信上不实消息的误导,以为庇护所住的全是吸毒的单身汉。实际上,法拉盛的计划是为了提供房屋给单亲家庭居住,而且会以法拉盛本地居民优先。同时,他们会为居住者提供职业培训,以及心理健康服务等等。

陈汇源继续表示,庇护所的过渡性住房相比普通可负担住房,能够提供更多的房屋供人居住。陈汇源提到,自己在唐人街长大时,本身就经常见到睡在大街上的华人移民。他认为,法拉盛社区急需庇护所,也需要提供能够帮助无家可归者的多语种基础设施。

陈汇源最后提到,虽然他很乐意早些公布计划,但由于经费全部来自政府,因此必须得到政府的批准才能够公布。不过,他很乐意与大家就此事继续进行更多的交流。

参考资料:

唐家口二手房 http://www.xinzhiliao.com/bj/jianfei/39191.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