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文化  文化

同样是优秀潜伏特工,余则成大获全胜,绝顶聪明的李涯为何失败?

文|冷丝栏目|谍战剧

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潜伏》的每一个角色的塑造非常成功;也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个个都有鲜活不同的个性侧面。

两位重要人物——余则成和李涯,一正一反,同样是优秀的特工且聪明绝顶的李涯却成为悲剧人物,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冷丝认为,这恐怕要话题先扯得远一点,否则无法看清其中成败的原因。

主人公余则成不是“高大全”的英雄人物,他的身份是军统天津站的职员,他起初只是一个良心未泯的普通人,职业还是国民党特务。这样一个貌不惊人、有些世故的谍报人员,与我们常见的传统的谍战英雄形象大相径庭。

与此同时,同早前的谍战剧、战争片中的特务不同,《潜伏》中的特务形象也是多层次而丰满的。既有贪财好色的典型官僚站长,也有冷漠残忍却有点傻的马奎,甚至特务里还有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让人感慨“站错了队伍”的李涯。

总之吧,冷丝觉得,世故、圆滑、残暴、猜忌、贪婪与单纯、固执、隐忍、信任、节制等这些完全不同甚至相对的个性特征等等,它们在《潜伏》的特务形象中都有鲜明的描写。

但无论哪个角色,居然都有鲜明的人生信条或者说信仰,在残酷的战争年代,信仰的交锋迸发出激烈的火花,全剧主流信仰的代表无疑是主人公余则成。

最初的余则成心中排斥政治信仰,追求的是爱情至上。但是在外敌入侵国家蒙受灾难、民族和人民风雨飘摇的时代,采取这样的信仰可以说是空洞不现实的,因为你必须面对选择,无国哪有家。

最终,余则成的选择让他具有了拯救自己并且惠及他人的共产主义信仰,艰苦的环境使得余则成的共产主义信仰愈加坚定。

余则成还把他的信仰传递给了原来因为人生信仰破灭、已经无路可走即将走向绝望的晚秋,并把她送去了解放区。信仰在这个代表了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女性人生转折中成功地实现了一次传递,而这次信仰或者说意识形态的传递是意义深远的,使她从绝望的境遇走向了一个光明的人生结局。

这是信仰的力量和人性的胜利,余则成把一个本该除掉的潜在危脸变成了献身革命的力量。

李涯看上去是除了余则成以外最有信仰的人,他们不仅仅是同学还是同事,几乎差不多的坚强隐忍而且精明能干;各自执著地追求着各自的人生目标。但是,同余则成的几次交锋,李涯都没有占据上风。这在剧中不是个人而是意识形态的较量,他们各自代表的主义有着不同的目标和方法,也有不同的前途,这是两种政治力量的决战。

因为,李涯等反面人物代表的意识形态是没落的,即使个人再努力、再优秀,他和同类人的失败也显然是在所难免,这是历史的必然,而不是个人的成败。

余则成背后有意识形态的整体实力与对手周旋,李涯则努力时还要面对自身意识形态阵营的干扰和破坏。陆桥山就是一个代表人物,他在办公室仰天落泪的情景令好多人动容;站长吴敬中老谋深算,手段凶狠却又道貌岸然。

由于对原来追求一生信仰的失望而放弃了原有的意识形态最后疯狂追求钱财,“除了我贪污的钱物我一无所有”,这样一些人从另一个角度暗示着信仰丧失的极其危险性,否定了信仰心灵深处就没有了根底,会在浮世里漂泊无依。

当然还有极具特色的谢若林,他不管什么主义不主义,信仰不信仰,他一心想的是赚钱。最终,他因追求钱财被诱杀,这是对持此类意识形态的人物的无情讽刺。

《潜伏》所反映的生活和斗争与我们当下的距离是遥远的,但是,冷丝认为,观众从《潜伏》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影子,感受到了对现实生活状态的一种观照通过一个个丰满的人物,观众在各种信仰的交锋以及结局里与主流意识形态形成了强烈共鸣。

这也正是类似《潜伏》这样的文艺作品带来的教育作用——主流意识形态在剧中达到了很好的感染和教育效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