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文化  文化

于丹:文化消费惠民需要降低软硬两道槛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3日讯(记者 于小薇)今天上午,首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启动仪式暨2013文化创意产业(北京)研讨会在京举行,著名文化学者、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活动中畅谈了自己对于“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概念的理解。 点击进入直播专题>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3日讯(记者 于小薇)今天上午,首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启动仪式暨2013文化创意产业(北京)研讨会在京举行,著名文化学者、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活动中畅谈了自己对于“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概念的理解。 点击进入直播专题

  著名文化学者、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中国经济网记者 邵希炜/摄

  在于丹看来,这是因为北京很多情况下文化和消费是“两张皮”。作为中心、文化中心,博物馆里的文物、墙上的文物以及首都的文化底蕴都不匮乏。作为经济中心,北京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北京的物质消费也很发达。但是文化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文化发达和消费发达并不意味着文化和消费形成了很好的化合反应。她说:“现在有很多情况下,只是简单的物理组合,或者说我们现在有很多情况下是在消费文化,而没有达到文化消费。就是文化这件事情很多时候是殿堂中的、象牙塔里的,是文而不化。”如果我们按照文化的本意,《周易》上说,观察了世间人文百态,有生活方式、有价值观,再来化于人心。于丹认为,文化的消费重在“化”字上,化是一个动词,是普通老百姓能不能把文化变成一个生活元素,进而拓展成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哲人的语言,是博物馆里的典藏,是挂在墙上的字画,是那些需要高门槛、高学历成本才能触摸的典雅的文明。所以文化和消费达到化合反应的时候,不再是一个机械的物理组合。

  于丹认为,惠民是指给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恩惠,但是不纵容社会浪费。但这个“惠”字真的做到位了吗?在于丹看来,在文化惠民方面门槛要大大降低。这个门槛一是硬门槛,各种文化产品的价位对于老百姓来讲还是太高了点,都市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的角色转换越来越快,所以更多的工薪阶层愿意把薪水用在提升个人竞争力的方面,比如说教育,社会生活保证方面,比如医疗或者养老,养老、养小,在从农村到都市的转型中,惠民其实是给了大家一个硬门槛上打包的整体整合。

  另外一个就是软门槛,究竟有多少百姓可以如痴如醉的欣赏芭蕾,能遨游在交响乐的音乐世界里,还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惠民的软门槛就是要完成这样的过渡。

  消费季是一个样本,通过首届惠民文化消费季,我们可以完成对这个样本的调查,大家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评价文化对人的感染力。人的生存需求是一种本能,但是生活趣味是一种生活的培植,提升生存和生活是一个都市水平提升的根本标志。

  于丹最后描述了她认为北京需要的惠民文化消费的模式。她表示,“简单来说,我希望它是见天光、接地气、得人心。所谓见天光,就是多借鉴一些国际经验,不要故步自封,很多国家都在做相似的事情。所谓接地气就是把惠民惠到实处,让老百姓能够有底气。第三是得人心,通过这个样本让他走到长长久久,真正做到惠民的常态化。”

  港姐陈凯琳 富二代李嘉诚 弃港投欧美航母赴红海游戏 东方妓女宁波司机撞人割喉北京购车摇号新方案游客故宫斗殴李雪主 新发型李宗瑞获刑18年半福清路人遭割肉蒋洁敏 免职微软收购诺基亚七条底线万购贝尔张柏芝 退出娱乐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