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文化  文化

深读丨涅槃重生这些传统文化场所再成热闹之地

  最向往的旅游目的地、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新一线城市、新特大城市……这是21世纪的长沙新标签,活力满满,活色生香。

  不过,除了吃喝玩乐和网红打卡,长沙的气质远不止于此。如果你已经见过了年轻时尚版的网红长沙,那么,“文化新国潮”就是她的隐藏菜单了。

  唱念做打间尽显人生百态的湖南花鼓戏、靠一张巧嘴轻松刻画战场腥风血雨的北派评书、仅靠一把折扇便惹得看客捧腹大笑的方言相声……在星城长沙,曾一度陷入“门前冷落鞍马稀”发展窘境的传统曲艺,如今涅槃重生迎来春天;因阅读“数字化”而日渐冷清的书店,也焕发生机变成一个个文化打卡点。

  传统曲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命,秘诀何在?有人认为,他们以说唱的形式演绎百姓故事,语言有魅力、表演有活力,通俗易懂;也有人认为,活跃在湖湘各地的剧社和艺术团体主动触网,让传统艺术的魅力“零距离”与95后、00后接触,让抱着期待和探索之心而来的看客载兴而归,成了留住他们的关键点。

  文化始终处于动态的演进过程中,抱残守缺只会让文化隔绝于世。阳春白雪也好,下里巴人也罢,只有找准观众兴趣点,甚至让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创形式进行独特的跨界混搭催生奇妙化学反应,才能在市场化、网络化的大背景下“出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网红,还要长红;传承,结合创新。文化新国潮在长沙的复兴与发展,体现的是文化的自信与开放包容的情怀,在得到年轻人认同的同时,也赢得了市场。

  台上,刘德驻风度翩翩、长衫席地、绘声绘色;台下,八仙桌、盖碗茶,一众看客悠然自得摇起手中折扇,好不惬意。

  10月16日20时,长沙市雨花区韶山南路18号半趣斋人文茶酒剧场内,《珍珠翡翠白玉汤》精彩桥段如期上演;90分钟后,评书先生刘德驻拍下醒木,斟了一口茶,道:各位看官若欲知后事怎样,还请明日再来捧场。台下一阵骚动,众人相继离场。

  评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元明时期的“平线年,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播讲的《岳飞传》一度掀起全国范围的“评书热”,评书就此成为20世纪十年代最受欢迎的休闲娱乐项目之一。

  “同一时期,演艺中心、歌厅在长沙快速发展。讲方言相声的大兵、奇志两位老师,也在这些地方获得不断试错的机会。”刘德驻介绍,21世纪初期,年轻人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评书式微,“评书长篇回目,听众得有过日子的耐心才有空慢慢品。”

  评书节奏慢,除了部分回目,信息量较低。如何既保留评书传统,又对上年轻人的“口味”?在完整故事线中加入时事、口头禅,是刘德驻想出的破解之法。

  基于此,讲到《聊斋志异》中宁采臣第一次前往兰若寺的片段时,刘德驻便结合“H&M拒绝新疆棉花”事件、被共青团中央点名“越级碰瓷”后写下新包袱。宁采臣在兰若寺听到一位妇女正与洗衣裳的刘老五谈话,只见妇女说道:“刘老五,您还没睡啊。平时见您打衣裳可没用这么大劲,什么牌子的衣服惹得您这么大火气?”刘老五头也不抬地捶打着衣裳答:“H&M的!”

  将传统文化与快节奏生活相结合的做法,取得一定成效。刘德驻笑着说,近2个月的评书演出基本场场爆满,有时还得加座,“评书馆的观众有八成都是90后甚至00后,尽管很多人都是被八仙桌、盖碗茶这些装饰物所吸引想来‘打卡’,但愿意来第二次、第三次的观众还是有六七成,这是出乎意料的好现象。”

  有声书市场的火爆与传统文化的复兴,让刘德驻对评书的发展满怀信心,“比不上十年代电台与评书齐飞的鼎盛年代,但有湖湘文化底蕴在,观众的培养只是时间问题。”

  “本次长沙旅游的最后一站是笑工场,我体会到了和茶颜悦色不一样的快乐。”网友万奇在购票APP上留言道,“塑料普通话太韵味了。”

  万奇口中的笑工场,正是湖南本土方言笑料最初的聚集地。2009年,南派相声代表人物大兵和湖南本土笑星周卫星等人在长沙成立了“笑工场湖南青年相声俱乐部”,每周定期演出,最多的时候每周演出四场,火爆程度空前。如今,已经走过了12年个年头的笑工场,每次演出时观众依旧坐得满满当当。

  “当时有一帮年轻人有志于相声,想传承中国传统的文化,但苦于没有场地表演,于是我们就聚集在了一起。”笑工场相关负责人李丹说,笑工场目前表演者大约在40-50人,固定的成员大约20人。

  谈起笑工场的发展历程,“50后”相声艺术家周卫星也感触颇深:“12年前,一台节目都凑不齐,场面惨不忍睹。当时,湖南相声界出现了断层,没有中间力量。”在他看来,笑工场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十年磨一剑,经过大家的努力,慢慢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

  10月1日至6日,大兵携手笑工场众笑星在坡子街湘江剧场连演六天,场场爆满,观众中1/3是年轻人,“这几年很明显的变化就是喜欢相声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从业者年纪越来越小,我们这边最小的也就20岁左右。”李丹说。“随着潮流的变化,相声也有了改变。比如说,原来的相声大多就是两人在对话,现在加入了音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能更多地和观众互动,还有现在流行的脱口秀元素,形式更丰富,也更为活跃。从内容上来说,也会用一些网络语言和流行的段子等等。”

  自媒体时代,相声市场依然绽放出充满阳光的“笑果”,在李丹看来,这与国潮文化的流行分不开。“相声本来就是国潮文化的一部分,相比京剧等门类,诞生的时间比较短,也就一百多年吧,当时就是很新潮的东西,而且讲的内容、表演的方式一直是跟着时代在走。现在我们说的国潮,其实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创新,这与相声的本质不谋而合,受欢迎是必然的。”

  前身为“红星相声社”,建立于1950年,70年来,继承传统,发展创新,以太平歌词、相声、快板、评书等非遗类曲艺形式为主,以幽默舞台剧等节目为辅,致力于传承、展示、宣传、推广非遗艺术,让广大市民观众能够切身感受到舞台的魅力。

  10月13日傍晚,从武汉到长沙旅游的吴婷在火宫殿点了一大堆美食后,特意提前来到戏台占位置,结果已经没座位了。“这是长沙旅游的必打卡点之一,我主要想听一听花鼓戏,没想到这么受欢迎。”

  后台,火宫殿花鼓戏剧团的演员陈红正在化妆,她熟练地按角色设定画好腮红、眉毛,别好头饰,“通常化妆和换装需要四五十分钟。今天演的是《凤中龙》,说的是一个富贵人家重男轻女的故事。”

  陈红是地道的长沙人,母亲57岁,花鼓戏唱了四十年,“我是在花鼓戏的熏陶下长大。”2006年母亲来到了这个剧团,也将她带上了花鼓戏之路。七年演出,她亲眼见证了花鼓戏在长沙越来越受欢迎。

  “因为它与时俱进吧。”陈红说,他们在演出曲调里加入了歌剧的元素,听起来有点像音乐剧。同时服饰上也更年轻化,比如花旦的“披”,以前是鲜艳的衣服上绣满了刺绣,颜色搭配以红绿撞色较多,现在改为丝绸和雪纺为主,颜色更素净。“这些新元素不用特地强调,年轻人会慢慢地感受出来,然后爱上戏曲。”

  在陈红看来,随着新国潮风的流行,花鼓戏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年轻的戏迷越来越多,年轻的从业者也越来越多。”

  今年24岁的苏晓就是其中之一。他来自宁乡,17岁拜师学艺,如今已入行7年。“这一行,年轻从业者还挺多的,我认识的就有四五十个。宁乡花鼓戏很火,不少朋友都在做这一行。”说起入行原因,苏晓的初心正是对传统文化的爱好。

  美食与国潮交融的尝试,在火宫殿是比较成功的,既能弘扬传统文化,又能引来更多人气。“2006年我们重新修建了戏台,希望借此留住食客,从而更好地展现湖湘文化。”长沙火宫殿有限公司的运营策划主管龙维表示,戏台一年365天都有演出,平日是花鼓戏表演,节假日还会有各地民族特色的戏曲表演。

  在龙维看来,戏曲受到欢迎,与新国潮自身的多元化与年轻化分不开。“我们每年还会与大学生社团对接,举办戏曲、汉服等活动,开发一些文化国潮的周边产品。戏曲是传统文化的浓缩,让年轻人感受到它的有趣与正能量,他们就会乐于接受。”龙维说。

  湖南省花鼓戏剧院系湖南省文化厅直属的省级重点表演艺术团体。剧院以长沙花鼓戏为主体,兼融邵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岳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零陵花鼓戏五大艺术流派之长。

  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前身为达子红先生于1952年创办的红星京剧团,1963年,由北京引进的优秀演员和湖南省艺校京剧科毕业生共同组建湖南省青年实验京剧团。

  近两年,在各大消费APP的热门打卡地推荐中,书店成了“潜力股”,用安静的魅力默默地吸引着关注。尤其在长沙,曾经冷清的书店和那些热闹的网红点同样受到追捧,成为星城最安静的文化打卡点。

  10月16日下午6时许,正值下班后就餐的高峰期,位于长沙洋湖的十点书店迎来当日首个销售小,买书、拍照、进餐……络绎不绝的顾客涌入店中。

  十点书店洋湖天街店店长贺海华说,十点书店既是一家书店,又不止是一家书店。很多顾客抱着期待和探索之心而来,在纷繁而充实的书店内满足和发现别样的惊喜,而这也成为了留住顾客的关键点。

  在十点书店,工作人员日常会以视频号直播的形式,让更多线上用户在家云逛书店;开设了500多堂课程,邀请近400多位老师,知识的触手牵住了1万多名顾客的周末,经常策划丰富的文知活动,每年举办150场+签售会、读书会活动等……在这些创新举措的背后,用户和顾客对于书店的常规认知有了新变化,书店成了可读、可玩、可交流,还可提升自我的好去处。

  目光从城南转到城北,开福区北辰三角洲附近的大悦城商场顶楼,设计感十足的“覔书店”在国庆期间惊艳亮相,一下子就成为长沙各大书店的“颜值担当”。参观购物、拍照打卡的人群一度把书店挤到水泄不通,甚至出现了需要排队进场的名场面。

  ▲ “覔书店”既是看书的好地方,又满足了年轻人拍照打卡需求。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何佳洁 摄

  与十点书店相似的是,覔书店在空间结构上也做了极大的创新,书店共占据了上下层近2000m2,在这个偌大的空间中,无论是什么年龄层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覔书店企划经理韦钰婷说,不带目的地走进一家书店,发现一本有趣的书,就像无意中邂逅了一个有缘人,自然又新鲜,这就是实体书店独有的浪漫,这个空间的环境、氛围,都是对着手机屏幕无法感受到的。“在虚拟的网上书店,你不会看到孩子闪闪发亮的好奇的眼睛,也无法安静思考。但在我们书店里,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探索成长,读者可以和喜欢的作家坐而论道,陌生人因为共同的爱好相遇相识,这是书店独有的浪漫,必须到场体验。”

  书店是真的重新火了。说到这一股文化新国潮的复兴,韦钰婷觉得,“书店应该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

  她的话也得到了网友的认可,有网友留言说:人们爱逛书店,是因为现在的书店更重视打造沉浸式的阅读生活场景,能提供多元的阅读服务,让顾客暂时逃离快餐式文化和快速忙碌的生活,同时实现自我成长,满足了人们追求更有品质的精神生活的趋势。

  定场诗一念、醒木一拍、金嗓一开,随着说书先生娓娓道来的声音,一场金戈铁马的厮杀征战即刻映入看客眼帘。

  从企业内训师到大胆辞职研习单口相声,从入不敷出、捉襟见肘到高朋满座,今年34岁的评书先生刘德驻来自湘潭,有着独属于湖南人的那份“恰得苦、霸得蛮”的狠劲,在坚持北派相声及评书的11年里,他在失败中不断前进着。他说:“在湖南如果评书养活不了我,那我就养活评书呗。”

  碧绿的茶叶在白瓷碗中起舞、看客散坐在实木围椅上,台上,身着大褂的刘德驻有声有色地说着,一柄折扇在手中变化无穷,时而为刀,时而变剑,时而又成枪;说起人物来,活灵活现,神采飞扬。

  眼下的意气风发与11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无关系。“气”,是发声的第一步,点一根蜡烛,离开一尺来远,不能把火苗吹灭,还得把火苗吹歪;练嘴皮子,墙上贴一张白纸,面对白纸反复练八、扒、怕、饱、表五个字,无论说多长时间,白纸上容不得星点唾沫……

  坚持也离不开天赋,刘德驻自认为算得上“老天爷赏饭吃”的那类人。大学期间,他获得全国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全国相声表演一等奖、全省朗诵比赛一等奖等语言方面的小成绩;毕业后,他成为一名上市企业内训师,总结的获得掌声的技巧、开场四法等被制作成宣讲模板供全员学习……

  20世纪90年代末,奇志、大兵将北方相声与湖湘文化相结合,独树一帜的湖南方言相声火遍三湘。彼时,有点“飘飘然”的刘德驻思考着,如何在方言相声的环境中“特立独行”,坚持传统的北派相声。

  “年轻的相声演员要想成熟,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拼命地演,到真正的市场上去摔打。”想获得试错机会,刘德驻与搭档李博搭伙跑场子,“笑工场青年相声俱乐部是每周三审节目,审核通过后周六正式演出,湘潭、长沙一周往返两三趟也乐此不疲。”

  2012年,自认为在湖南相声界“混出点名堂”的刘德驻决然辞去工作,回到湘潭老家组建相声园子“启乐坊”。少不更事让他一度陷入入不敷出、捉襟见肘的窘境,“观众常常只有几个人,门票收入甚至无法支付场地租赁费用。”不到一年,“启乐坊”便进行封箱演出。

  好在,爱折腾的他也总能遇到贵人。2013年12月6日,在长沙陋园宾馆宴会大厅,湖南著名相声、快板表演艺术家芦克宁首次公开“摆知”,刘德驻正式成为“芦门”。这一次,他更加谦卑,相声之外开始尝试当一名评书先生。

  见识过高朋满座,体会过空无一人,回望这11年,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切忌满,以半趣心态,淡看人生波澜。2020年底,渐渐在长沙站稳脚跟的他,开设了第二个能说相声、讲评书的园子“半趣斋”,并将一些年轻人,周皓伦、崔智京、高能,以及来自湖南科技大学的“00后”新人蒋浩、朱玺霖收为徒弟,技艺倾囊相授。

  “其实,听故事的需求一直在。”刘德驻认为,随着郭德纲及《德云社》走红,评书、相声等传统地方曲艺艺术等来第二次发展机遇。

  二泉映月、……这些耳熟能详的二胡曲目深深刻在众多中国人的记忆中,但二胡作为重要的民族乐器却越来越冷门。在好奇与爱好之外,还有多少年轻人愿意学呢?当我们讨论文化新国潮的复兴这个话题时,有人向记者推荐了她:梁煜。她是国家一级二胡艺术演奏家,如今又多了一个身份:拥有10万粉丝的网红。被网友称为长沙“二胡阿姨”的她,在网上开开心心地带起了徒弟。

  受父母的影响,6岁起,二胡就走入了梁煜的生活。运功、换把、换指……关于二胡的一切都使她沉醉其中。她曾师从湖南省高等音乐教育中最早的民族器乐专业教师、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周家澧,后成为国家一级二胡演员、湖南省花鼓戏剧院首席二胡演奏家,参与编排的作品《老表轶事》曾获第11届文华奖音乐创作奖。

  不过,热爱没能抵抗住现实的暴击。20世纪90年代初期,流行音乐逐渐兴起,二胡、扬琴等传统乐器演出邀请逐渐减少。为维持生计,梁煜甚至四处走穴贴补家用。如何让心爱的二胡重新让人喜欢并传承下去?“我要一辈子演奏二胡,要让这种传统乐器成为新潮流,让越来越多的人能爱上它。”有了这个想法,梁煜开始忙碌起来。在线下开展教学、四处表演宣传,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微弱的,宣传力度不够,受众还是不多。

  2019年,梁煜注册了快手账号“悄悄妈二胡”,开始在线上线下联合教学。原本不熟悉网络的她从零学起,自费4000元购入了话筒、声卡、打光灯等专业的直播设备,从“网友”慢慢摸索成了“网红”。

  “我在线下就算每天开专场演出和教学,普及到的人可能最多也就百来人;但在线上开直播教学,最多的时候可以普及一两万人。”网络传播的力量让她备感惊喜,随着年轻粉丝的不断加入,她心爱的“国乐”终于“潮”了起来,一些线上粉丝慕名而来,真正成为了她的学生,这让梁煜欣慰不已。

  除了线上直播教学,梁煜也会在账号上发布自己的二胡演奏作品。她深知内容是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变的,想要跟上潮流,必须在经典上做创新,在内容上下功夫。为此,每拍一条视频,她都会穿上优雅的旗袍、化上精致的淡妆,选择最合适的拍摄地演奏,有时是《涛声依旧》的烈士公园年嘉湖,有时是《手拿碟儿敲起来》的都正街。

  除了教授二胡技巧,她还会听取粉丝意见,改编时下的流行歌曲。“我想让观众知道,二胡独奏不只有二泉映月和,它也是可以时尚和有趣的。”

  “别提什么艺术家,能让年轻人喜欢和接受,我这个‘二胡阿姨’很高兴。”年过五旬的梁煜依然保持着高频的更新状态,在传播国乐的路上继续演奏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