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京资讯  信息

2021年市委“一号文”发布!重点来了!

2021年首个工作日

南京如约召开“第一会”

发布市委“一号文”

第四年“锁定”创新

1月4日上午,2021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会议中心召开。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江苏省副省长马秋林,南京市市长韩立明,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龙翔,南京市政协主席刘以安,南京市委副书记沈文祖,江苏省科协主席陈骏等6位在宁两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单忠德、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长杨桂山等45家在宁高校院所的负责同志,南瑞集团、中兴通讯等30多家龙头企业的代表,以及企业、园区、创新创业人才、新研机构、服务机构的代表、参加书记报告会的60位市政协委员、长三角科创圈的城市代表等参加大会。

四年一以贯之

出台市委“一号文”

体现南京创新定力

1

2018年市委“一号文”——

南京出台10条政策措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

2

2019年市委“一号文”——

南京又拿出18条措施,深化创新名城建设提升创新首位度。

3

2020年市委“一号文”——

在2018年和2019年10+18条措施继续执行的基础上,再拿出18套措施,加快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

2021年市委“一号文”

今天重磅发布

三年耕耘

南京因创新更加自信

2017年底启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以来,南京从举措创新到制度创新、从科技创新到全面创新、从对标创新到引领创新,创新全方位深化、多领域突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和高度自信。

时代潮涌

南京抓创新更加坚定

张敬华在讲话中说,践行总书记谆谆嘱托,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创新是关键所在。

面向2035,我们明确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国际影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名城;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聚力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一切资源优先向创新配置,一切力量优先向创新聚合,一切政策优先向创新倾斜,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增长方式。

◆在大格局中扛起大担当。

◆在高成长中追求高质量。

◆在新发展中锻造新能力。

张敬华强调

创新型城市需要创新型干部,创新发展的高度取决于干部水平的高度。要把那些懂科技、会创新、能聚才、善成业的干部用起来,让他们有舞台空间、能吃香出彩、领发展潮流;不会创新、不愿创新、不敢创新的,要推动学、倒逼让、坚决调,实现创新发展与创新治理的有机统一。

张敬华说

南京创新发展到了最需要发力的关键时期,必须拿出“江河奔流开新路、层峦耸峙争高峰”的大气魄、大手笔,奋力实现五大新突破:

第一,立足更高站位,在提升创新能级上取得新突破。在新型举国体制下,找准国家战略需求与自身优势结合点,争取更多重大设施、重大平台、重大政策落户南京,争创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科技强国支撑点,以建设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为抓手,放大紫金山实验室、扬子江中心的带动效应,前瞻布局综合交通等重大科技平台,加快中科院麒麟基地建设,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抢占区域创新制高点,技术合同成交额、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指标要继续领跑全省,高企和独角兽、瞪羚企业数量等指标在全国位次要继续攀升,进一步彰显创新发展的特色优势和核心能力。

第二,着眼更优质量,在培育创新主体上取得新突破。重点抓住两个方面:一个是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实行新研机构滚动管理,健全进入退出和考核评价机制,积极争取率先开展职务科技成果确权改革。今年重点培育40家高水平新研机构,确保新研机构及其孵化引进科技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另一个是高新技术企业提质扩容。注重增强高企成长的稳定性和生命力,引导企业提高经营效益,解决好“成长中的烦恼” ,在市场大潮中搏击风雨、发展壮大、提升核心竞争力,今年净增高企3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2万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家以上,独角兽、瞪羚企业总数超过500家。

第三,跑出更快速度,在厚植产业优势上取得新突破。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到2025年全市市场主体突破300万户、科技型上市公司突破130家,科创森林更加枝繁叶茂。推进重点产业强链补链,培育打造产业创新集群和新兴业态,制定8条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清单,每条产业链至少引进培育5家“链主”式企业、建设1个共性技术平台。

第四,培育更浓氛围,在优化空间布局上取得新突破。重点板块要先行示范,着眼“一核三极”城市功能布局,主城突出空间高效利用,江北新区强化两区叠加优势,紫东科创大走廊塑造创新地标,南部片区聚焦先进制造业,形成功能互补、协同并进的全域创新格局。高新园区要高效运行,坚持去行政化方向,深化高新区“脱胎换骨”式改革,健全“管委会+运营平台”机制,推进总部实体化运作,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园区。特色载体要加快打造,新建30万平方米城市硅巷,推动高校创新港、“121”创新社区等载体高水平发展。

第五,打造更强磁场,在聚集高端要素上取得新突破。培植近悦远来的人才热土,实施“紫金山英才计划”,构建高峰、先锋、宁聚、菁英人才计划体系,打响“海智湾”品牌。五年内集聚100个顶尖人才或团队、新引进3000名高层次人才、培育1000名创新型企业家。完善融合创新的区域体系,积极构建长三角科创圈,推进南京都市圈创新一体化建设,加快G312产业创新走廊建设,对接参与长三角区域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和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搭建联通各方的合作平台,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优化推进“生根出访”“百校对接”计划,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高端平台、科研机构深化合作,持续布局海外协同创新中心和国际合作科技园区,不断拓展开放合作创新“朋友圈”。

开启新局

南京向创新更加聚力

2021年市委一号文《关于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在会上重磅发布!

这是连续第四年

南京市委一号文件

聚焦“创新名城”

今年一号文是前期的集成提升

有三个亮点

一是框架体系“新”

着眼创新环境的发展变化,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城市创新需求,构建了一套全新解决方案。

二是覆盖领域“全”

围绕原始创新、企业创新、金融创新等9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措施,涵盖创新全要素、全链条、全周期。

三是内容举措“实”

整合推出“七大计划”,制定专项配套文件。

2021年“一号文”分别从原始创新、企业创新、产业创新、载体创新、人才创新、金融创新、开放创新、全域创新、制度创新等9个方面提出20条政策措施。

如何把“一号文”落实到位,张敬华要求:

一要党政军民学全面发力。继续优化工作推进机制,实现政策服务“秒触发”、兑现“一站式”、落实“硬考核”、效能“好差评”。各板块各部门要积极参与、担当扛责,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带头抓,形成“一切围绕创新、一切推动创新”的鲜明导向。

二要市场和政府协同发力。注重用好市场机制,对创新主体评定要加强风投注资、第三方评估等市场评价。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仅当好“店小二”,还要当好“新东家”,增强主人翁意识,注重提高政策的引领性、适配性,打造公平高效的创新生态。

三要供给和需求双侧发力。需求方面,实施“科技创新+场景应用”行动,今年发布1000个应用场景,对重大应用场景建设项目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供给方面,加强创新支撑要素的有效供给,特别是用地方面,我们将守好40平方公里科研用地和30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基本盘”,为创新项目落地提供空间保障。

四要市内和市外聚合发力。尤其是人才领域,我们既注重用好本地人才,也大力引进市外海外人才,鼓励企业引才用才、专业机构举才荐才;我们对高层次人才、顶尖团队分别给予最高350万和1000万元支持,推出“紫金山英才卡”,提供子女教育、健康医疗等服务包;我们探索“先租后售、租购并举”安居模式,五年内将新增人才房12万套,解决人才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

新闻多一点

南京的新年第一会

成果多多

创新平台

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揭牌

“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将通过人才培养带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技术转移,成为独具特色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和人才聚集高地。

创新发布

创新产品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发榜

为落实2021年市委一号文关于全域创新的部署,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应用、制造需求、创造机会,南京每年将发布1000个应用场景,吸引更多创新型企业深耕南京、共建南京。今天的大会上,135个应用场景首批发布。

创新合作

南航创新港、南理工创新港签约

这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促进校地全面融合,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南京创新港”将打造全球科教高地、一流创新平台,形成全国具有标志性影响的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誓言

2021年聚力创新、拼搏奋进

江北新区和各区委主要领导上台表态,2021年聚力创新、拼搏奋进,再次奏响创新名城建设 “冲锋号”。

江北新区

2021年,新区将坚定不移打创新牌、吃创新饭、走创新路,凝“新”聚力、从“新”出发,以121创新社区为抓手,积极谋划打造长三角科创圈总部,全力争取细胞基因国家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落户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和自贸片区,江北新区的创新生态优、创新氛围浓、创新服务佳,正在全力高质量建设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主城。

玄武区

作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玄武始终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摆在核心位置。明年新增高企突破150家。展望未来,玄武坚定决心。我们将推动产业与城市融合,打造最优的载体;推动人才与企业对接,集聚最优的要素;推动政府与市场携手,营造最优的生态,让创新成为玄武最突出的气质、最鲜明的底色。

秦淮区

“十四五”开局,“新征程”再启,秦淮人将继续踏着创新名城建设的鼓点,向着“最南京”的目标阔步前进。坚守科技创新这个“最南京”的驱动方式,确保今年高企总数突破620家;建设主城硅巷这个“最南京”的科创空间,推动最优服务集成于创新湾区、科创森林扎根于秦淮河畔、新兴产业集聚于明城墙下、高端人才回归于主城烟火;打造融合共享这个“最南京”的创新生态,让“金融扶持、场景开放”成为创业在秦淮的强支撑,让“满城皆景、安居无忧”成为生活在秦淮的小确幸。

建邺区

2021年,建邺将持续擦亮“建邺金服”品牌,让企业融资就用“进园保”、创投路演就来“金鱼嘴”、科创森林就看“012”。2021年,建邺高企奋斗目标是500家,明年我们将携手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打造更多更高新研机构和公共技术平台,让高层次海归在“海智湾”如鱼得水,让莘莘学子在韶华工坊放飞创业梦想,让高新技术企业在“园中园”蓬勃成长。

鼓楼区

开启新征程,我们将按照全市创新名城建设的战略部署,以争创省级高新区为抓手,升级中央创智区,做强江东软件城,激活滨江商务区,塑造幕府创新区,奋力打造全域高新园区。携手高校院所、重点企业、创投机构、各类人才,相互成就、一道成长,力争新研质效进入全市第一方阵,高企总数突破500家。大力弘扬“三服务”优良传统,推陈出新,营造宜创宜业好生态。

栖霞区

2021年,我们将按照“建好大走廊,实现两突破”的总体思路,在创新名城建设中勇挑重担、走在前列。“建好大走廊”就是加快中国(南京)智谷建设,助力紫东科创大走廊发展,推动5G+AI等一批应用场景落地“数字之城”。“实现两突破”就是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增长40%以上;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增长30%以上,为全市创新名城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雨花台区

雨花台区将在创新名城建设指引下,聚焦建设“江苏数字经济创新中心”,以“全面创新、全域高新”为抓手,围绕软件和人工智能产业链,通过强链、补链、延链,着力构建更优双创生态,全力打造人才高地、创新高地、产业高地。2021年,确保软件业务收入增长20%以上,高企总数突破1000家,独角兽、瞪羚及培育独角兽企业总数保持全市第一方阵。

江宁区

今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在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在用好市委四个“一号文件”上争当表率,力争每项创新指标,都有超常规的突破;二是在“两落地一融合”上争做示范,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在全市率先跨越2000家大关;三是在优化创新生态上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创新名城核心区。

浦口区

新的一年,浦口将紧跟“产业质效提升年”部署,以高的目标跑出新的速度,确保新研质效、高企增速提升50%以上,集成电路规模增长60%以上。同步深化“金牌超市”“拿地即开工”服务模式,以更大力度汇聚更强创新力量。

六合区

新的一年,创新六合的主题词是“再加速”。创新载体加速建设,再新建科创载体近30万方,累计超百万方。创新平台加速打造,充分发挥“欧美同学会”“海外创新中心”作用,进一步拓展国际化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创新资源加速集聚,以“紫金山人才计划”为带动,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和顶尖专家汇聚六合。四是创新生态加速优化,到明年累计交付人才房超13万方。

溧水区

溧水区将围绕“南京南部中心、健康活力新城”的定位,把创新作为核心抓手,重点围绕长三角唯一的国家农高区、江苏唯一的“健康江苏”实践示范区和南京唯一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紧扣新能源汽车、临空、健康、生物农业等主导产业,横下心来抓创新。到2021年底,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600家、规上工业工业达700家,切实承担起南京科技成果产业化最佳承载地的重任。

高淳区

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加速培育壮大医疗器械等主导产业、突破百亿项目、集聚千亿产业,高标准建设南京现代活力新副城。选择高淳就是选择成功。我们将更大力度推进生态建设,全力提升全域美丽大花园的颜值,高水平打造美丽南京示范区。选择高淳就是选择幸福。我们将加速建设高新区、高职园等创新载体,厚植科创森林,净增高企100家以上,高质量打造创新名城南部支点。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擘画新蓝图

开启新征程

唯创新者进

唯创新者强

唯创新者胜

携手并进、接续努力

共同写好

创新名城建设大文章!

END

来源:北极阁瞭望

责任编辑:小兔

1、新冠疫苗开始接种!这份指南请查收→

2、美团道歉了!

3、多地阳性!紧急排查!

合作热线:025-84560361,QQ:452708174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宠物小精灵之面瘫囧神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