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资讯

南京南北门户又迎系列利好

  12月23日,记者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为促进全市均衡充分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工作,近日,我市正式印发《支持高淳两区进一步加快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提出三大方面10项重点任务,着力将两区打造成为生态环境美、交通网络好、宜居品质高、产业活力强的高质量南北门户。

  在南京“枣核”状狭长版图上,、高淳两区位于最北端和最南端,远离中心城区。远离,不代表疏远;距离,也能带来相对优势。

  仙新路过江通道是“十四五”期间南京城市发展重大工程项目,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通道江南段途经新尧片区,衔接仙林副城,江北段途经化工园和龙袍新城玉带片区,连接副中心。届时,和主城的时空距离、心理距离将大幅缩短。

  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位列全省第一等次,成为全市首个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气候宜居城市……今年以来,位于南京最南端的高淳,着力实施生态立区、创新兴区、产业强区、特色富区战略,推动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根据《实施意见》,全市支持两区进一步加快高质量发展,主要包括三大方面10项重点任务——做优生态品牌:发展绿色优势产业,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探索集约高效用地机制,持续推动农民增收。打造交通门户:完善对外联通体系,提升内部通勤质量,完善都市圈交通网络。强化人口导入:发展宜居康养事业,提质城乡公共服务,产业集聚提升就业质量。

  市发改委牵头研究制定《实施意见》,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做优生态品牌方面,我市将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打造绿色产业供应链,支持聚焦节能环保、新医药与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构建“生态+制造”产业体系,支持高淳加快新能源产业引入合作;推进两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支持探索全国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试点,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在打造交通门户方面,我市将优化跨区域空铁水网络布局,提高内河水运、高淳航道港口设施能力,推进西站复合型枢纽建设和高淳高铁站枢纽建设,同时加快北沿江高铁、宁淮城际铁路等轨道基础设施建设。

  在强化人口导入方面,我市将发挥两区生态资源优势,发展医疗健康产业,将两区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宜居康养新城;鼓励两区与主城开展办学、医院联合,增加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供给,并提升住房公共服务质量,支持两区加快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等高新产业发展,提升对群体人才吸引力和就业质量。

  《实施意见》明确,支持高淳两区进一步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按照全市“十四五”规划关于做优做特“北大门”、做美做靓高淳“南大门”的目标愿景,围绕两区定位、明确支持路径,凸显绿色品牌,打造高质量生态新城;强化互联互通,打造高辐射枢纽新城;做优公共服务,打造高品质宜居新城;提升产业质效,打造高活力产业新城。

  2019年,我市启动相关专项行动计划,重点支持区、高淳区加快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着力缩小区域、城乡差距,破解全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2021年,我市又印发《“十四五”支持高淳两区高质量发展规划》,支持区、高淳区在发展上实现从“补短板”到“塑亮点”的转换。

  近年来,全市统筹调度、组织推进,7个区和40多个市级单位强化组织、加强协作,推动两区高质量发展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从具体事项上看,2019年市各相关单位支持、高淳两区年度具体任务分别为71项和65项,2020年支持两区年度具体任务分别为56项、54项,2021年支持两区年度具体任务分别为55项、45项,较好体现了计划编制与推进安排的科学性、严肃性。有的单位还制定了专门政策文件,进一步保障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性。如市建委和市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调整区、高淳区街镇基础设施项目补助标准的通知》,推动两区小城镇建设整治项目实施数量迅速提升,进一步增强了政策效果。

  从工作成效上看,区、高淳区高质量发展在总体上取得了积极进展。2021年,两区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8.6%和7.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3.7%和13.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6%、9.1%,相关指标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上(以上3个指标全市分别是7.5%、5.6%、9.1%)。

  其中,两区主导产业稳步发展,转型创新能力提升;交通引领作用加强,基础项目按计划推进;短板弱项得到强化,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生态优势继续彰显,绿色发展成为特色。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丰富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我市将支持两区进一步加快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市发改委将牵头推进支持两区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按年度组织编制支持任务计划。建立沟通协商机制,协调市相关部门、板块围绕两区发展定位和发展诉求制定个性化支持方案。

  在强化要素保障方面,我市还将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加大对两区重大项目落地支持,倾斜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强化电力等要素保障力度。

  同时,支持高淳区高水平做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工作,支持区参照示范创建政策加快相关改革创新步伐,在转移支付、生态评价、差异化考核、土地制度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生态制度改革为特色,系统协调推进各领域改革,特别是围绕生态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银行”发展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建立完善各主城区定点支持两区工作机制,加大两区薄弱地区、薄弱领域的补短力度。

  南京日报社主办南京日报总编辑:丁辉宇国内统一刊号:CN32-0030南京日报广告刊例表南京日报信息热线南报网新闻热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