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魅力  美食

中国赴南苏丹维和营地 “八大怪”

  大伙都知道,在咱们国家,各个地方都有着这么“几大怪”,比如说,河南十大怪、成都十八怪、南京十怪等,简简单单 “几个怪” 把这个城市的特色总结的十分全面,无论是美景小吃,还是民风民俗,都囊括其中。今天,我们来看看,中国第四批赴南苏丹维和部队里,也有这么“八大怪”。

  临时行动基地里,各型车辆有的车头朝东南,有的朝西北,有的在中间,有的在周边,停靠的“七扭八歪”,一点 “中国部队 ”的标准也没有。其实,这是一种防御体系配置,利用铁丝网、各类车辆和孟加拉工程机械构筑成重重防御,目的就是加强自身防卫。在战火连绵的南苏丹,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装备车辆和便携器材科学构筑有效的防御体系加强自身防卫尤为重要。

  执勤分队每人每晚都要执勤至少3个小时,而白天任务相对较轻,官兵上午可补休3小时,所以官兵们吃完早饭就要钻睡袋。南苏丹交火冲突大都发生在夜间,晚上通视条件较差,官兵们睡觉后转入战斗状态需要更长时间,所以加强夜间自身防范十分重要。在整个执勤过程中,由于野外条件差,执勤任务重,休息保障难,对官兵们的身体和心理影响很大,但官兵们从不抱怨,依然恪尽职守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旱季的南苏丹骄阳似火、风沙漫天,虽然维和官兵配备了风镜、口罩、脖套等,但骄阳和风沙依然毫不客气的肆虐着,一天执勤下来,官兵们的脸黑了,衣服里面一身汗,衣服外面一身土,所以官兵执勤归来都成了黑风怪。在南苏丹,维和官兵不仅要接受来自人的挑战,还要接受自然环境的挑战。

  临时行动基地的帐篷里温度高达50度以上,官兵午休前,用水把凉席浇湿,然后铺在床上,再拿一条毛巾垫在背下光背睡觉,起名“水床”,这样就保证了一个多小时的休息,所以午休梦回水乡来就不奇怪了。南苏丹昼夜温差非常大,夜间能降到7、8度。夜间执勤时,官兵们冻得直打哆嗦,但大家很积极,也很乐观,不断用智慧改善着自己的工作生活环境。

  在外执行任务,因天气炎热、气候干燥,米饭干得快,官兵就餐大多使用勺子,将菜汤和着米饭或者干脆来个盖浇饭,这样吃起来有汤有水,所以吃起饭来像比赛就不奇怪了。实际上由于厨房的简陋,制炊上多有不便,方便快捷是第一原则,虽然有饭堂,但也很简陋,天气又热,官兵们吃饭没有享受可言,更多是完成补充能量的任务,所以吃饭也特别快。

  虽然构筑了比较制式的厕所,但由于野外环境差、温度高,容易滋生蚊虫,引发传染病,所以官兵上厕所或倒垃圾都带上一把锹,完事后用沙土盖上,所以上个厕所把锹带就不奇怪了。在南苏丹,卫生防疫是大事,尤其在疟疾、出血热等疾病肆虐期间,军医每周要进行3次消杀灭,2次洒硫磺粉,防止病毒传染和蛇蝎靠近,野外条件下医药保障虽然充足,但用沙土掩埋不失为一个既节约又有效的办法。

  朱巴的手机信号极差,野外条件下手机信号更是差,要找到信号,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必须在凌晨到早八点这个时间段;二是必须登高;三是还要看运气。所以你通常可以看到,工兵机械上、冷藏车甚至步战车上都会站着我们的官兵,他们在等风,有时一场大风刮来,微信提示音就会神奇地响起来。官兵远赴万里执行维和任务,心里牵挂的是父母、妻儿,工作之余能与家人说会话,奢侈一点视个频,再多的劳累都抛到九霄云外。

  外出执行任务都会配备一名翻译,南苏丹官方语言是英语,但民间使用最多的语言是阿拉伯语。执勤分队地处野外,当地都不懂英语,就连“dog”你都得学半天狗叫他才反应过来,所以需要另外找个当地的阿拉伯文翻译。在外执行任务之余,翻译会帮助维和部队会对当地人进行救助,如义诊、援助小学等,同时了解周边安全形势,形成信息共享机制。

  中国维和,维护的是世界和平,树立的是大国形象,展示的是强国力量。维和更是对军人纪律和意志的磨练和挑战,“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是中国维和部队向祖国立下的崇高誓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