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魅力  生活

“圈”出便民美好生活

  2021年2月,《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复函同意,成为全国首个国家层面批复的都市圈规划。分工协作的产业圈、互联互通的通勤圈、联保共治的生态圈……这一年,“圈”里老百姓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眼中南京都市圈的变化。

  随着种植牙技术的不断成熟,来安老百姓对种植牙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然而,来安县当地的种植牙技术还相对薄弱。

  去年3—7月,来安县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助理、口腔科医生黄功林在南京市口腔医院跟班学习。不到半年时间里,远超来安的病患数量、细致的分工、优质的医疗资源给黄功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坦言:“南京医疗机构的专业化程度、医疗资源的质量,要比我们强得多。南京专家也都非常热情耐心地指导我们。应该说,这不到半年的学习,我个人受益颇多。”

  来安县第二人民医院长期以来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京胸科医院等多个南京三甲医院保持着良好的交流合作机制。去年4月,该院与南医大二附院签订了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协议,强化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普外科、骨科、儿科等重点专科建设,进一步结对共建,形成全面合作关系。

  在南医大二附院的支持下,该院最近一年实现了血液透析中心从无到有的转变。记者了解到,该院血液透析中心目前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来安当地的病患再也不需要前往南京或者滁州的医院做透析,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像这样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跟南京一样优质的医疗服务,是我们探索推进长三角健康一体化的最终目的。”黄功林说。

  春节前期,在南京市百家湖小学与南京市百家湖小学博望分校的学期办学工作总结交流会上,两校就进一步拓展合作办学开展了充分的讨论。

  此次交流会通过博望分校的智慧教研平台在线上举行。智慧教研平台是博望分校最近一年的主要推进项目,让跨省分隔的两所学校得以在线上随时分享校内的重大活动、重点课程。“近两年受疫情影响,传统的挂职锻炼、跟班学习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博望分校副校长陶德兵说,“智慧教研平台的投入使用,让两校的跨省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合作办学更为紧密。”

  记者了解到,南京市百家湖小学博望分校(马鞍山市丹阳中心学校)位于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是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首个合作办学项目,2020年9月1日正式挂牌开学。百家湖小学派驻教育教学管理团队参与博望分校管理,指导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博望分校推行百家湖小学的先进教学理念和管理办法,与百家湖小学本部教学同步、资源共享。博望分校投入使用一年多以来,陶德兵感触最深的是——“学校有了核心理念”。在百家湖小学的影响下,博望分校在校园文化上确立了“本真理念”,在教学方式上尝试了百小的“支点式”教学。

  向南京“取经”的效果是显著的。2021年9月博望分校一年级共招生189人,同比增长15%。招生人数的明显增长,无疑反映出周边家长对博望分校的认可。“随着《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出台,博望对接江宁、融入南京的步伐越跑越快。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希望可以借力南京优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博望分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陶德兵说。

  整袋卖的苹果,现杀的牛肉,现烤的红薯,手工制作的棉拖鞋……“集市开在家门口,这个配套真是太好了!食材新鲜又便宜,苹果15元一整袋,赶紧买点带回去!”热闹的集市上,金陵天泉湖养生养老社区的居民们不停驻足交谈,与商户讨价还价,享受着赶集的乐趣。

  “这一年,社区业主收快递更方便了,医保卡也可以异地使用了,在社区还能参观红色展馆。”江苏天泉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党群宣传部王祥介绍说,新开设的社区集市特别受欢迎,业主除了定期去盱眙古城赶集,如今在家门口也能采购新鲜的蔬菜水果等。

  作为淮安与南京的重要节点城市,盱眙距离南京最近,在这里的生态康养“不老城”,金陵天泉湖养生养老社区规划建筑面积达130万平方米,目前一期翡翠园入住的业主中绝大多数来自南京。

  “天泉湖距离古城较远,以往快递不方便收取。”王祥告诉记者,去年社区快递收发点建起来了,专门有快递小哥负责从古城取送包裹到社区,社区居民买买买再也没有后顾之忧。

  随着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落地实施,盱眙正在全面加速融入南京都市圈,将通过“康养+旅游”,实现天泉湖度假区整体环境美化和业态提升,延伸康体健身、医养融合等产业链条,打造盱眙健康养生品牌。

  “在项目上看着塔一天天往上走,心里蛮高兴的。”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龙潭长江大桥LT—A2标项目郑国桥告诉记者,北塔塔柱已经完成封顶,意味着北塔主体结构的基本完成,后面就要准备上横梁部分的工程了。

  冬天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的难点之一就是保温,混凝土浇筑后要保证一定的温度,“为了混凝土浇筑后符合规范要求,项目部在浇筑前准备了棉被、蒸汽养生机等,进一步提升了对塔身的质量保障。”郑国桥介绍,后续的上横梁是高空作业,在200多米高空进行,上横梁的建设包括搭设支架、模板安装以及浇筑等,上横梁完工后,北塔的施工就基本完成了。

  郑国桥是四川人,在仪征市青山镇境内的龙潭长江大桥项目上已经待了3年。“北塔封顶了,工人踏踏实实回去过了个好年。”郑国桥说,自己在仪征感受到了江苏人民的热情,听得最多的就是感谢,大桥建成后能大大地缩短两地的空间距离。

  据了解,龙潭长江大桥北起仪征境内江北长江大堤,向南跨越长江,经南京龙潭,止于与338省道交叉处;按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00公里。大桥建成后,市民可直接从仪征青山镇过江前往南京禄口机场,时间缩短二十分钟左右,对于宁镇扬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龙潭长江大桥建成后将拉近南京与仪征之间的距离,市民从青山镇过江到南京,缩短了10公里的距离。龙潭长江大桥位于南京长江四桥和扬州润扬大桥之间,可缓解两座大桥的交通压力,均衡城市交通布局。

  龙潭长江大桥的建成将填补仪征市“过江通道”项目的空白,是南京过江通道中最东边的一条公路过江通道,预计在2024年建成通车。

  凌晨12点多当大部分人还在睡梦中时,宣城市郎溪县梅渚青虾市场老板李家顺已经起床,两点多到青虾市场后要一直忙到近10点。“最近每天青虾的交易量能达到5万斤左右。”李家顺告诉记者。

  郎溪县梅渚镇养殖青虾水面面积达到约1.2万亩,年产青虾240万余斤,亩均产值达到7000元,亩均纯利约2000元,主要销往南京、苏锡常、浙江等周边地区。依靠青虾产业,郎溪县诸多贫困户摘掉了“穷帽”,也让一部分人发家致富,李家顺就是其中之一。然而,青虾这个让梅渚百姓“稀罕”的富民产业却是来源于隔壁邻居溧阳市社渚镇。

  社渚镇的青虾养殖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2010年起开始大规模推广,2016年社渚镇被中国渔业协会评为“中国青虾第一镇”。因为紧紧靠在一起,梅渚镇与社渚镇民间来往尤为密切。一来二去,梅渚镇也刮起了青虾养殖的“旋风”。

  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李家顺与南京高淳的一位合伙人共同投资建设了梅渚青虾市场。每天凌晨两三点,梅渚青虾市场里便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工作人员忙着向来自周边地区的散户收虾,再运输售卖给外地客户。这之中,还有不少来自社渚镇的青虾养殖户。“从社渚镇到溧阳可比到梅渚镇远多啦,所以很多社渚的养殖户都把虾送到我们市场里。”李家顺解释道。

  青虾养殖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考虑到养殖尾水对天目湖上游河道水质造成一定影响,2020年以来,溧阳与郎溪一起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郎溪县下吴村2880亩青虾养殖塘实施有序退养,从源头断绝天目湖上游养殖尾水污染;两地还共建青虾“新型科技+生态模式”绿色发展样板,推进青虾产业协同发展。“希望溧阳、郎溪苏皖两地联手,可以把咱们的青虾产业越做越强,越做越好。”对于未来,李家顺充满信心。

  南京日报社主办南京日报总编辑:丁辉宇国内统一刊号:CN32-0030南京日报广告刊例表南京日报信息热线南报网新闻热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