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魅力  生活

圆桌思享汇|年轻人心中装着怎样的苏州古城?答案都在这里

  6月18日,苏州名城保护集团正式成立,将作为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的重要平台。苏州古城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此背景下,如何吸引更多青年来到古城、留在古城、爱上古城?如何为他们提供丰沃的土壤,激荡起在古城创新创业的青春力量?

  半夏时节,虎丘山下,第48期“圆桌思享汇”,一场青年与古城的对话深情展开

  提起苏州古城,往往总是给人一种充满沧桑的时代厚重感。 事实上,历史中的苏州古城,从来都是开风气之先的青春弄潮儿

  公元前6世纪,伍子胥主持建造阖闾大城,崛起的青春吴国迅速驱散了春秋后期晋楚争霸的重重暮气,为当时正开启百家争鸣的中国注入了一股朝气蓬勃的江南声色; 随着唐宋之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苏州俗语、苏州服饰、苏州工艺、苏州美食以及苏州的价值理念,当之无愧地成为了那时全国的时尚标杆与翘楚;

  “2500多年来,古城城址始终未变,厚植了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积淀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王勇表示,一直以来,为了守护好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苏州坚持有机更新和活态保护的总体思路,使得古城在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发展中取得了很好的平衡。

  “正因为此,当代青年才有机会欣赏到精致典雅的园林、粉墙黛瓦的民居、古老沧桑的街巷,感受苏州古城的独特魅力和人文精神。”

  王勇认为,青年不能只是现代文化的追随者,更应当做传统文化的继承者。“青年在与古城的时代约会中,要主动走近古城、融入古城、建设古城,用青春力量把历史文化遗产转化为苏州古城高质量发展的优势。”

  “这是适合青年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好时代。在推动古城保护与发展的进程中,青年的作用将日益凸显。”苏州团市委翟维佳介绍,站在苏州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区成立10周年重要节点,苏州又荣幸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

  “在政策扶持、协同培育等方面,苏州一直都在快马加鞭、星夜兼程,努力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到古城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来到或回到古城,旅游、求学、就业、生活

  19岁离开苏州,包渊秋曾经在上海学习工作了15年。但是最后,她还是选择回到苏州古城,目前担任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副总裁、姑苏区青商会秘书长,从事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谈起为何放弃上海优厚的待遇和条件,回到苏州古城发展,包渊秋坦言,“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不可复制的,需要年轻人传承下去。这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责任。”

  “苏州古城透着一种古朴而又现代的气质,这里的人给我一种温暖而又包容的感觉。”冯吟秋说,“从第一次遇见苏州古城,留在这里的种子就在我心底扎下了根。”

  老苏州、新苏州,甚至是洋苏州,他们的眼神里起初或许带着好奇与张望,但总有许多人最终选择留在古城,成为古城肌体中的重要部分,成为推动古城保护的重要力量。

  “苏州古城保护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需要一代一代人久久为功、接续努力。后浪才是推动古城保护发展的动力源。”苏州名城保护集团、苏州文旅集团下属苏州古城投资建设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殷铭说。

  10年前,殷铭带领团队参与潘祖荫故居保护修缮工程,经过改造的古宅,充分挖掘故居历史文化元素,采取活态保护利用模式,打造出集酒店、书房、会场、文化交流于一体的“花间堂”,成为展示苏州古宅风貌的重要窗口。

  “当年参与工程建设的团队中有不少年轻人,经过多年历练与成长,如今都已成为苏州古宅古建修复与保护工作的中坚力量。”殷铭表示,吸引更多青年参与古城建设,为苏州2500多年的文明史书上一笔,意义非凡。

  吸引更多青年参与古城建设,推动古城与青年深度融合,必须在构筑友好的居住环境上下大功夫。首先要有地方住,住得起,住得舒适,然后才谈得上就业和创业、休闲和娱乐。

  在与会嘉宾看来,当前古城住宅类型主要分为别墅、老新村、老旧小区以及传统院落等。调查显示,这些住宅离青年人的需求还有一定距离。

  “一定要让青年在苏州古城的生活和工作有幸福感,如此方能吸引更多的追梦者。如何吸引年轻人住进古城,应该是未来古城更新的一大重要切入点。这需要古城鼓起勇气实现自我突破和自我革新。”包渊秋说。

  “姑苏区最近签约了1600套人才公寓,这是服务古城青年的又一尝试。”姑苏区委网信办专职副主任左昀表示,“当然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在就业创业、居住生活、文化消费等多方面发力,打造一套让青年安居乐业的城市治理体系,全面降低青年人在古城工作生活的成本。”

  苏州喜悦声创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内容总编蔡惠贤认为,年轻人对时尚潮流元素有着天然的追求,不妨将一些老旧建筑和民宅进行艺术化改造,打造成符合年轻人审美品位的居住休闲空间,将爱生活、爱流量的青年人聚在一起,从而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源集聚,让古城焕发生机与活力。

  “文化资源是古城的独特优势,而青年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绝对主体,”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王斌表示,加强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的整体保护、有机更新和合理运用,需要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引导年轻人发挥创造力,打造持续赋能的文化IP符号。

  “除了园林,苏州古城有很多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产品,这些都是现实或潜在的IP,可以进行开发和打磨,锻造成文化IP。在这方面,才华横溢、精力充沛且熟稔现代数字技术的青年人才无疑是中坚力量。”王斌说。

  对此,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更新置业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吴嘉立表示期待。“古城是有生命的,你用心爱它,它会给你加倍的馈赠。”吴嘉立说,“年轻人特别是有创意、有想法的设计师,应当扎根古城,陪它成长,用青春浇灌它,直到它在历史的丰沃土壤里开出最美的花。”

  青年与古城,这场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不仅是要实现简单的“物理融合”,更将产生美好的“化学反应”。

  苏ICP备12032443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571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518

  中小学作文投稿:苏州日报《沧浪》副刊投稿: 苏州日报小说版投稿:szrbsiaoshuo#163.com 姑苏晚报《怡园》副刊投稿:chuxinsz#126.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邮箱:jubao#subaonet.com本网举报电线新闻行风监督电话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