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京文化  影视

富有代表性的北京传统技艺

传统技艺是指一门有着悠久文化历史背景的技术、技能,并必须经过一定的深入研究学习才能掌握。每一门技艺都烙着民族的印记。中国的传统技艺有:中国功夫,针灸,按摩,中药,茶道,刺绣,剪纸等等。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北京地区的传统技艺。

北京宫毯织造技艺

手工羊毛栽绒地毯织造技艺是我国富于民族特色的手工技艺,它将羊毛线盘绕起来打成结扣,栽在由经纬棉线交织而成的地毯底基上,以形成高出的绒面。我国以羊毛线编织地毯约始于新石器时代,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罗布泊地区和民丰县汉墓出土的双股羊毛线栽绒地毯来看,东汉时期地毯编织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唐代宫廷和富豪宅第均铺设地毯。元代,受蒙古族生活方式影响,宫廷设置剪毛花毯作坊等。明清两代,甘肃、新疆、宁夏、内蒙古、北京等地的地毯织造得到迅速发展。地毯的织造技艺包括设计、织造、平活、剪片(用剪刀将平面图案剪成立体状)、洗毯、整理等环节。织毯的羊毛线有的仍采用古代植物染料加以印染。我国地毯不仅是少数民族生活的必需用品,而且大量出口到海外。地毯的图案吸收了古代青铜器、刺绣、织锦、瓷器等图案的特点,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西藏等地少数民族的地毯更呈现出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色。北京手工地毯旧称“官坊毯”,又称“宫毯”。织毯技术西汉时由西域传入我国,到唐代,中原地区的地毯织造已大致成熟。元代织毯业兴盛,出现了大规模的织毯作坊。明代官营织毯机构开始织造高质量的官坊毯,入清以后,北京官坊毯的图案渐渐形成多民族色彩、纹样相融合的艺术风格。

盛锡福皮帽制作技艺

“盛锡福”是1911年创始于天津的老字号,20世纪30年代到北京开设分号。创始人刘锡三在生产经营中不断聘请行业内的高级技师,并吸收国内外优秀的制帽技术,博采众长,最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盛锡福皮帽制作技艺。盛锡福皮帽制作工艺流程复杂,加工制作一顶皮帽通常要经过几十道工序,每道工序都精益求精。配活时要求原料精良,毛的倒向要一致,长短粗细密度要一致,颜色、软硬也要一致。裁制皮毛时,可有直刀、顶刀、斜刀、人字刀、弧形刀、月牙刀、梯子刀、鱼鳞刀等多种刀法,不拘一格,需要随机应变、灵活运用。缝制时,要求顶子圆、吃头均、缝头匀。蒙皮面,要求缝对缝、十字平,其勾扇、翻帽、串口等工序的诸多要求更是精细异常。盛锡福皮帽外形端雅大方,做工考究精致,戴着轻软舒适。民国时期,盛锡福皮帽就备受推崇,“头顶盛锡福”成为高品质生活的标准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盛锡福皮帽更是深受海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盛锡福技师多次为国家领导人制帽,盛锡福皮帽还曾被选作馈赠国际友人的礼品。现在能纯熟掌握盛锡福皮帽制作工艺的第四代技师仅有两位,他们的弟子也都年逾不惑。必须对这一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加以足够的重视和保护,让它继续传承下去。

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

内联升靴鞋店创立于清代咸丰三年(1853),起初专为皇族和各级官员制作千层底朝靴,最早的店址在北京东江米巷(今台基厂),创始人为赵廷。店名中的“内”是指皇宫大内,“联升”则寓意着店里制作的朝靴让官员穿上可致连升三级。清王朝覆灭后,内联升将制作官靴的技艺用于千层底布鞋的制作,其成品质量优异,有口皆碑,一时名闻京城。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一直沿用传统手工制作方法,工艺严格,技术独特,选料考究,做工精细。其技艺特点可归纳为“一高四多”,“一高”即工艺要求高,“四多”即制作工序多、纳底花样多、绱鞋方法多、布鞋品种多。制作一双千层底布鞋往往需要花上四五天的时间,经过九十余道工序才能完成,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讲究尺寸准确、手法熟练、力度适宜、用心细致。其中仅绱鞋技艺就有正绱、反绱、明绱三种不同的手法,整个制鞋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有近四十种之多。除制作工艺精益求精外,内联升对原料、辅料、配件的质量要求也很高。内联升根据季节、年龄、性别、风俗等不同,先后创制出一千五百多个品种及样式的布鞋产品,对中国北方民间传统的鞋文化进行了全面而有效的挖掘整理。其千层底布鞋主要包括男鞋、女鞋、童鞋、拖鞋四个系列的产品,具有养脚、舒适等优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以师带徒的传统模式传承,但由于这种技艺繁复高深,学习难度大,学艺时间长,学徒需要三年多才能出师,所以学习这一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传承面临着很大的危机,需要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