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文化  教育

献良策 促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提案追踪

  2020年,十三届全国政协,全国总工会原、处陈荣书提交了《关于完善产业工人职业发展制度的提案》,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企业实行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破除双轨制,打通产业工人职业生涯发展双通道;建立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相衔接、可转换的管理机制;探索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衔接互通;改进技能人才评价方式等。

  十三届全国政协,全国总工会原、处陈荣书一直关注一线工人,深入装备制造、物流、互联网等行业调研,先后提交了多份提案。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承载着千万职工的期盼,但在提升效能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在调研中,陈荣书注意到,双轨制问题让工人觉得身份迥异,许多企业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上区别对待,重使用、轻培养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些直接影响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关乎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制造强国建设。”陈荣书说。

  为增强广大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由全国总工会牵头,中组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信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等30个部门组成的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积极行动起来,形成了破解难题的强大合力。人社部推动国有企业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打破企业干部与工人身份界限、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界限;国务院国资委鼓励企业制定高技能人才参加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或认定办法,产业工人成长通道日益畅通。教育部指导国家开放大学与行业企业合作定制化培养人才,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全总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动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着力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让更多改革红利惠及广大产业工人,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添砖加瓦。 (经济日报记者 康琼艳)

  宋建朝等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连续5年提出关于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提案,每年侧重点都有所不同,从宏观层面政策保障、投入保障,到破解市场和运输环节追溯信息断链问题、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先行先试,再到推动追溯工作与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衔接、加强基层农产品检测机构力量等。

  走进超市,消费者用手机对着农产品包装上的追溯码一扫,生产商、来源地、质检情况等产品信息一目了然。追溯码与《关于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提案》息息相关。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事关人民生活、社会稳定的大事。”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原党组成员宋建朝表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涉及生产、贮存、运输、流通等多个环节,要确保在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主体并及时召回问题产品,必须实施追溯管理。

  在提案办理协商会上,提案单位和委员代表围绕追溯体系建设的法治保障、政策支撑、监管协作、市场主体参与等问题建言献策。60多位委员在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上发表意见。提案承办单位现场回应委员们提出的问题。提案委员会连续数年分不同主题对该提案进行督办,组织各类协商活动,开展重点提案督办调研、委员自主调研,涵盖10个省市。

  2021年7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管理办法(试行)》,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提案提出的追溯目录管理、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等相关建议,也都写入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让宋建朝印象深刻的是,有的企业将实施电子化追溯管理与合格证工作合二为一。他说:“这些企业表示,实施追溯管理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升,也产生了品牌效应和溢价效果。这也充分体现了实施追溯管理的必要性。”

  “我们对追溯提案一抓到底、锲而不舍,抓出了成效。”宋建朝认为,追溯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还要继续跟踪完善,如要加强科技支撑,通过手机、网络等技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全链条可追溯等。 (经济日报记者 曾诗阳)

  去年全国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财经大学校长程永波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退捕渔民生计保障的提案,围绕长江流域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的相关问题提出建议。一是运用财政金融手段,拓展渔民生计渠道;二是加强社会各界联动,增加渔民生计机会;三是深化基层社区治理,提升渔民生计能力。

  为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和修复长江生态,我国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流域自2020年1月起实施十年禁渔。为将退捕渔民上岸安置好、生计解决好,政府出台了经济补偿、就业帮扶、创业支持和社会保障等多类政策。

  “南京财经大学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师生调研团队,历时两年,深入研究长江十年禁捕重大决策背景下的渔民生计转型问题。调研团队走访了苏赣渝3省(市)10县(区)38个村(社区)共200多户渔民,形成29万字的访谈记录和7万余字的调研报告,提出通过多主体协同共治促进实现渔民生计转型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关于进一步加强退捕渔民生计保障的提案。”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财经大学校长程永波说。

  程永波表示:“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退捕渔民的生计转型、思想革新,也看到了长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态势。这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内涵,更加坚定绿色发展的信心。长江禁捕政策从多方面为其他国家江河湖海渔业发展、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提供了中国经验。” (经济日报记者 常 理)

  在履职过程中,全国政协委员,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新光始终把网络安全领域的专业特点与的使命任务结合,把政协委员、工程技术人员的身份与提案工作结合,既避免单纯从工程技术的视角来看待、分析问题,又避免提案脱离实践一线。

  “关于提升网络安全应急能力、构建机动防御能力等提案,都是围绕网络安全展开的。其中我提出的关于推动开展网络安全想定推演工作的相应内容,还被国家相关部门写入了年度工作计划。”肖新光说。

  多年履职,于他而言也是一段学习经历。肖新光告诉记者:“政协委员履职,特别是学习、观摩和实践,让我们能够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我们的发展历程。”

  网络安全与、社会安全、政府机构安全、公民个人安全相互关联,肖新光今年的提案关注网络安全的公共服务属性。他认为,我国依然需要进一步强化公共安全能力,加大对共性安全能力、弹性机制和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安全风险管控的核心追求并不是杜绝风险,而是让风险整体处于基本可控、增量收敛的状态。”肖新光表示,从和社会治理安全层面,需要更多的顶层规划牵引,增强实战化、能力化、体系化的建设导向,建立更强有力的联动机制,建设网络安全的超级工程,构建网络空间安全的基础设施。 (经济日报记者 马维维)

  去年全国期间,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爱琴提交了《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提案》,建议各级政府将具有地方特色、适宜普及推广的非遗代表性项目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积极吸纳非政府组织和社会资金参与非遗保护,继续实施传承人的研培计划,鼓励互联网企业、各类文化企业建设线上线下联动的非遗体验馆。

  “作为文旅工作者,我在工作中接触到非常多的非遗传承人,被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和坚守深深感动。”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爱琴说,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积极努力下,我国众多的非遗项目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但我们也要看到,一些非遗项目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已发生改变,一些非遗项目传承动力不足。”王爱琴表示。

  “非遗是以传承人为重要核心的活态传承,只有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供需两端紧密衔接,才能更好实现保护与传承。”王爱琴认为,能否得到社会的接受与使用,是非遗能否得到延续的关键。

  为此,王爱琴提出《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提案》。作为提案承办单位的文化和旅游部结合工作安排将指导各级公共文化设施结合地方实际,积极开展非遗的收藏保护、展览展示等相关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非遗传习场所纳入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在持续加大政府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引导更多企业、社会组织等投入资金支持非遗保护传承,形成多元化的非遗保护资金投入体系;支持优秀传承人做好非遗“传帮带”,丰富拓展非遗人才培养机制,加强非遗人才储备建设,共同推动非遗有序传承。 (经济日报记者 张 雪)

  全国政协委员、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主席翟美卿建议,加大对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的投入,促进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考核评价;缩短城乡学校之间的心理健康教育差距,在教学资源等方面适度向乡村学校倾斜,提升乡村专职心理教师的专业水平。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主席翟美卿来到广州市海珠区凤江小学,给学生们带来了开学第一堂心理课,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打开心扉,情绪得到了释放。

  儿童和青少年成长一直是翟美卿最关注的话题之一,作为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她已经连续6年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发声,先后提交过关于乡村儿童课外阅读推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等提案。2021年,翟美卿提交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建议》,得到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促成多部门出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加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文件。

  “关注儿童,仅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是不够的,还须关注其心理健康。”翟美卿表示,“应该尽早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干预,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

  今年,翟美卿再次建议全社会关注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推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联动政府部门、专业机构、科研院所等形成合力,落实乡村心理服务硬件配置,加速完善针对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建设体系。具体而言,一是从社会层面做好心理教育科普工作;二是重视和强化乡村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排查和服务;三是鼓励并扶持心理健康服务相关公益资源,打造良好的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建设生态。 (经济日报记者 吴佳佳)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教授杨承志建议,学校应将劳动教育纳入课表、写进大纲;应根据学生成长特点,确定不同阶段的劳动教育目标和具体要求;加强劳动教育在其他学科中的渗透,积极推动非劳动教育课程与劳动教育的密切联系。

  “这是我所有提案中值得推广的一个示范性办理案例。”谈起获得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优秀提案奖的《构建劳动教育体系,筑牢立德树人基石》提案,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教授杨承志说。

  杨承志说,过去一段时间,由于劳动教育场地、经费等原因,中小学生劳动教育长期被置于边缘地位,部分青少年劳动观念淡漠、劳动能力欠缺。劳动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在5年的履职中,我聚焦如何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效等问题,开展了持续性的调查研究、提案建言,并撰文呼吁。”杨承志表示,2019年期间,他提交的有关劳动教育的提案得到国家相关部委的高度重视,“2019年7月,我受邀参加由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主持的劳动教育座谈会,对劳动教育政策的顶层设计、实施方案、质量评价和过程管控提出了意见建议”。在开展多轮协商后,提案得到快速办理。

  2020年,《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出台。地方和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幅度提高,劳动教育在课程开发、活动设计、保障与评价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2022年4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成为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的行动指南。

  “参与劳动教育政策的推进,我感到莫大的荣幸。”杨承志表示,“在该提案的办理过程中,我见证了我国全过程人民发挥的作用,见证了我国的制度优势是如何转化为国家治理的巨大效能的。” (经济日报记者 李 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