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文化  文化

两种语言一种乡愁 唱出世界记忆遗产

  名列“世界记忆遗产”的侨批文化是海内外潮汕人一份共同的乡愁,也是潮汕历史文化的深刻印记,用歌曲等艺术手法来铭记和抒发每一封侨批背后蕴藏的动情故事,可以说是每个潮籍艺术家共同的心愿。

  近日,由著名潮学家林伦伦作词,作曲家、声乐教育家姚峰作曲,女高音歌唱家卢清丽演唱的国语歌曲《一封侨批》顺利首发;无独有偶,由潮籍音乐人余培煌作词、黄少鹏作曲,著名潮语歌手宋亦乐、方少珊演唱的潮语歌曲《一封番批》也在不久前刚发布了官方正式版MV。人同此心、情共此理,两首音乐作品虽用不同语言歌唱,却传递着同一个主题、同一种潮汕乡愁,引发了海内外潮人的诸多共鸣和转发传播。

  据悉,侨批俗称“番批”,指历史上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每一封侨批背后都蕴藏着一个动情故事,将海内外潮人的心紧紧相连,寄托无限的乡愁。已故国学大师饶宗颐曾把侨批喻为“海邦剩馥”,如今四个大字刻在汕头西堤“侨批公园”雕塑之上。

  2010年3月,经中国国家档案局研究通过,包括潮汕侨批在内的“侨批档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12年5月,“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2013年,“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遗产档案”。侨批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仅值得人们收藏、研究,还值得人们以各种艺术形式进行演绎,以传承、弘扬潮人敢于开拓、勇闯天下,热爱家乡、感恩回馈的文化特质。

  国语歌曲《一封侨批》是2019年度潮州市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其创作团队非常强大:歌曲的词作者林伦伦教授是广东省政府参事室参事,著名汉语方言学家和区域文化研究学者,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原副校长、韩山师范学院原校长;作曲姚峰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协音乐创作委员会委员、深圳市音乐家协会主席;演唱者卢清丽是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广东省“十百千工程”优秀人才、优秀音乐家。

  《一封侨批》通过一封侨批作为起兴,用诗化的歌词,讲述了潮州人过去搭乘红头船、劈波斩浪过番到东南亚谋生,与年迈父母、新婚妻子离别情景的故事,歌曲讴歌了潮汕人敢于拼搏、勇闯天下的“红头船精神”和感恩回报家国的优秀文化特质。

  谈起创作初衷,林伦伦教授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歌词采取家常化的叙事方式,以调动听众和千万个侨眷家庭的情绪,引起感情的强烈共鸣。“我之所以把歌词的焦点放在亲情上,是基于我对侨批对于千千万万个侨眷家庭的了解和对侨批的输血管般作用的理解。”十年前,林伦伦应马来西亚潮州青年联合会的邀请,到马来西亚作侨批的学术演讲和捐献侨批的动员,更加深了他对侨批在番畔和唐山两地之间的精神纽带作用,当时林伦伦含泪写了《惨过等出外翁》散文,迄今余情未了,再作此歌词,动情之处,几乎一气呵成。

  《一封侨批》以美声唱法演绎,旋律深沉悲壮,演唱者感情饱满,引人泪下而又催人奋进,是一首充满历史文化内涵而又正能量满满的优秀歌曲,而国语演唱更能让众多非潮语地区的听众接受和理解。歌曲播出后,听众反应强烈,尤其是在侨眷家庭中引起广泛关注。新加坡著名女作家蓉子老师称“歌曲动人心弦,热泪欲滴”,剑桥大学音乐学博士生张曦转发了歌曲并写导言:“这首歌让我想起邻居老五婶,一位番客的发妻,在家乡勤操劳,带着儿女等郎归,收到侨批是维持生计,也意味着番畔人还在,还总有一天会回来。也知道番客在那边已有妻房,但年年盼,总在说番客要回来。最后,老五婶走了,五十余年的等待,等不回郎,思念埋进了黄土!”

  而潮语歌曲《一封番批》其实此前已是获誉无数,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精神遗产纪念地——汕头西堤“侨批公园”指定为主题歌,是目前为止广东档案馆永久收藏的唯一一首潮语歌曲,在去年还荣获了“亚洲中文音乐大奖·2017年度最具影响力方言歌曲”提名。

  歌曲的演唱者宋亦乐和方少珊是潮语歌坛中颇具知名度的两名歌手:近30年前,潮语歌曲《苦恋》红透潮人音乐圈,演唱者就是宋亦乐,而另一首由方少珊演唱的《彩云飞》也成为潮语歌曲的经典曲目,他们堪称引领潮语流行歌曲发展的杰出代表。

  据汕头市潮语歌曲协会宋亦乐介绍,《一封番批》于2015年年初开始策划,同年10月份录制出小样,又经过不断的修改、推敲,才得以最终面世,目的就是要把最民族的题材挖掘出来,让海内外潮人和潮汕本土的年轻人更好地了解家乡的根文化,也让外地民众更好地知晓潮汕的文化底蕴。该作品一经播出后便引发很多潮汕人的共鸣,尤其是海外华侨以及侨批后人的关注。

  歌词创作人、汕头市潮语歌曲协会余培煌认为,潮语歌曲弘扬潮汕文化,必须紧扣时代主流,符合时代审美。他深深地知道,一封番批代表着一个家庭、一段故事、一份情感,背后隐藏、隐喻的是潮汕群族漂洋过海的血泪史。为此,整个创作团队紧紧围绕着“侨批”主题,翻阅大量资料,走访了多位侨批研究专家,并从作词、作曲、编曲、录音、后期等,花了很多心思、精力及时间才完成了这首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一封番批》在前奏中别出心裁地加入潮汕歌册的元素,从传统老歌册里撷选出与“过番”相关的歌谣,并由老艺人娓娓唱来,这在传统的潮语歌曲创作中是一次有益的创新尝试。

  “包括此次推出的MV在内,都富有画面感。整部作品的每个细节、每个环节都非常考究,甚至请了专业美术指导加入创作,我们的目的就是要精益求精,力求还原当时的历史环境,希望让人听后立刻能够在脑海里浮现出当时的画面。”谈及歌曲创作,汕头市潮语歌曲协会主席方少珊表示,希望这部作品既能让当代年轻人了解真实的过番场景,又能让老一辈的海内外潮人侨胞引起共鸣。

  “番批曾经满载着无数海外侨胞的血泪和汗水,歌声抒发了当时海外漂泊的潮汕人迫切与亲人团聚的心情。这是潮语歌曲创作的新尝试,成为潮语音乐创作的重大突破。”宋亦乐表示,作为本土音乐人,有责任、有义务传承和弘扬潮汕的本土文化,他们希望通过音乐作为载体,引导和保护潮汕的本土语言,通过创作脍炙人口的潮语歌曲,让更多的海内外年轻一代喜欢并传唱潮语歌曲,“希望把潮汕文化做强做大,让全世界都喜欢潮语歌曲,让潮汕人可以向全世界大声说‘我们有自己的歌曲’。”

  名列“世界记忆遗产”的侨批文化是海内外潮汕人一份共同的乡愁,也是潮汕历史文化的深刻印记,用歌曲等艺术手法来铭记和抒发每一封侨批背后蕴藏的动情故事,可以说是每个潮籍艺术家共同的心愿。

  近日,由著名潮学家林伦伦作词,作曲家、声乐教育家姚峰作曲,女高音歌唱家卢清丽演唱的国语歌曲《一封侨批》顺利首发;无独有偶,由潮籍音乐人余培煌作词、黄少鹏作曲,著名潮语歌手宋亦乐、方少珊演唱的潮语歌曲《一封番批》也在不久前刚发布了官方正式版MV。人同此心、情共此理,两首音乐作品虽用不同语言歌唱,却传递着同一个主题、同一种潮汕乡愁,引发了海内外潮人的诸多共鸣和转发传播。

  据悉,侨批俗称“番批”,指历史上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每一封侨批背后都蕴藏着一个动情故事,将海内外潮人的心紧紧相连,寄托无限的乡愁。已故国学大师饶宗颐曾把侨批喻为“海邦剩馥”,如今四个大字刻在汕头西堤“侨批公园”雕塑之上。

  2010年3月,经中国国家档案局研究通过,包括潮汕侨批在内的“侨批档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12年5月,“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2013年,“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遗产档案”。侨批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仅值得人们收藏、研究,还值得人们以各种艺术形式进行演绎,以传承、弘扬潮人敢于开拓、勇闯天下,热爱家乡、感恩回馈的文化特质。

  国语歌曲《一封侨批》是2019年度潮州市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其创作团队非常强大:歌曲的词作者林伦伦教授是广东省政府参事室参事,著名汉语方言学家和区域文化研究学者,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原副校长、韩山师范学院原校长;作曲姚峰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协音乐创作委员会委员、深圳市音乐家协会主席;演唱者卢清丽是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广东省“十百千工程”优秀人才、优秀音乐家。

  《一封侨批》通过一封侨批作为起兴,用诗化的歌词,讲述了潮州人过去搭乘红头船、劈波斩浪过番到东南亚谋生,与年迈父母、新婚妻子离别情景的故事,歌曲讴歌了潮汕人敢于拼搏、勇闯天下的“红头船精神”和感恩回报家国的优秀文化特质。

  谈起创作初衷,林伦伦教授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歌词采取家常化的叙事方式,以调动听众和千万个侨眷家庭的情绪,引起感情的强烈共鸣。“我之所以把歌词的焦点放在亲情上,是基于我对侨批对于千千万万个侨眷家庭的了解和对侨批的输血管般作用的理解。”十年前,林伦伦应马来西亚潮州青年联合会的邀请,到马来西亚作侨批的学术演讲和捐献侨批的动员,更加深了他对侨批在番畔和唐山两地之间的精神纽带作用,当时林伦伦含泪写了《惨过等出外翁》散文,迄今余情未了,再作此歌词,动情之处,几乎一气呵成。

  《一封侨批》以美声唱法演绎,旋律深沉悲壮,演唱者感情饱满,引人泪下而又催人奋进,是一首充满历史文化内涵而又正能量满满的优秀歌曲,而国语演唱更能让众多非潮语地区的听众接受和理解。歌曲播出后,听众反应强烈,尤其是在侨眷家庭中引起广泛关注。新加坡著名女作家蓉子老师称“歌曲动人心弦,热泪欲滴”,剑桥大学音乐学博士生张曦转发了歌曲并写导言:“这首歌让我想起邻居老五婶,一位番客的发妻,在家乡勤操劳,带着儿女等郎归,收到侨批是维持生计,也意味着番畔人还在,还总有一天会回来。也知道番客在那边已有妻房,但年年盼,总在说番客要回来。最后,老五婶走了,五十余年的等待,等不回郎,思念埋进了黄土!”

  而潮语歌曲《一封番批》其实此前已是获誉无数,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精神遗产纪念地——汕头西堤“侨批公园”指定为主题歌,是目前为止广东档案馆永久收藏的唯一一首潮语歌曲,在去年还荣获了“亚洲中文音乐大奖·2017年度最具影响力方言歌曲”提名。

  歌曲的演唱者宋亦乐和方少珊是潮语歌坛中颇具知名度的两名歌手:近30年前,潮语歌曲《苦恋》红透潮人音乐圈,演唱者就是宋亦乐,而另一首由方少珊演唱的《彩云飞》也成为潮语歌曲的经典曲目,他们堪称引领潮语流行歌曲发展的杰出代表。

  据汕头市潮语歌曲协会宋亦乐介绍,《一封番批》于2015年年初开始策划,同年10月份录制出小样,又经过不断的修改、推敲,才得以最终面世,目的就是要把最民族的题材挖掘出来,让海内外潮人和潮汕本土的年轻人更好地了解家乡的根文化,也让外地民众更好地知晓潮汕的文化底蕴。该作品一经播出后便引发很多潮汕人的共鸣,尤其是海外华侨以及侨批后人的关注。

  歌词创作人、汕头市潮语歌曲协会余培煌认为,潮语歌曲弘扬潮汕文化,必须紧扣时代主流,符合时代审美。他深深地知道,一封番批代表着一个家庭、一段故事、一份情感,背后隐藏、隐喻的是潮汕群族漂洋过海的血泪史。为此,整个创作团队紧紧围绕着“侨批”主题,翻阅大量资料,走访了多位侨批研究专家,并从作词、作曲、编曲、录音、后期等,花了很多心思、精力及时间才完成了这首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一封番批》在前奏中别出心裁地加入潮汕歌册的元素,从传统老歌册里撷选出与“过番”相关的歌谣,并由老艺人娓娓唱来,这在传统的潮语歌曲创作中是一次有益的创新尝试。

  “包括此次推出的MV在内,都富有画面感。整部作品的每个细节、每个环节都非常考究,甚至请了专业美术指导加入创作,我们的目的就是要精益求精,力求还原当时的历史环境,希望让人听后立刻能够在脑海里浮现出当时的画面。”谈及歌曲创作,汕头市潮语歌曲协会主席方少珊表示,希望这部作品既能让当代年轻人了解真实的过番场景,又能让老一辈的海内外潮人侨胞引起共鸣。

  “番批曾经满载着无数海外侨胞的血泪和汗水,歌声抒发了当时海外漂泊的潮汕人迫切与亲人团聚的心情。这是潮语歌曲创作的新尝试,成为潮语音乐创作的重大突破。”宋亦乐表示,作为本土音乐人,有责任、有义务传承和弘扬潮汕的本土文化,他们希望通过音乐作为载体,引导和保护潮汕的本土语言,通过创作脍炙人口的潮语歌曲,让更多的海内外年轻一代喜欢并传唱潮语歌曲,“希望把潮汕文化做强做大,让全世界都喜欢潮语歌曲,让潮汕人可以向全世界大声说‘我们有自己的歌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