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文化  文化

从文化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个生活在闹市但内心更向往自然的九零后,主张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对野生动植物情有独钟,爱好看书、旅行、看电影……擅长画画、手作。始终用一颗谦卑的心对待生活。

  谈及自然保护、野生动植物,有人可能觉得那是科研工作者和环保人士的事情,但正是自然环境塑造了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并影响至今。即使再现代化的生活也不可能完全脱离自然,人与自然息息相关。那么不同文化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

  先来看西方文化。发现新之前,海洋将欧洲分割得支离破碎,农业生产受到极大限制,商业借助方便的海洋通道和相对开放的地理空间逐渐发展起来,所以海洋民族热衷冒险探索,以征服自然为目标,因此发现新,并在自然科学领域成就显著。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发展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但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第一次工业就发生在英国。著名的伦敦雾霾事件发生时,伦敦冬季多采用燃煤采暖,市区内还分布有许多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火力发电站。1952年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空气寂静无风。由于逆温层的作用,而且这几天又准备下雨,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气体与污染物被厚厚的云层盖住,引发的大雾天气致使4000多人死亡。此后,英国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制定了国家空气质量战略、花了几十年的努力治理空气污染才摘去伦敦“雾都”的帽子。

  自然环境破坏还包括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水体、固体废物污染等等,好在人们终于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人类一味地征服自然会被自然反噬。那如果不重视起来会怎么样?

  在美国的一些科幻电影如最近上映的《银翼杀手2049》里我们可以看到末日般荒凉萧条的景象:橙色风暴包围的城市,森林之存在于虚拟世界中,主人公吃的是有机合成食品,小小的木质玩具竟价值不菲,侧面反映了植物的稀缺……也有人说这部电影展现了一种“废墟美学”,反正这种美我是不愿亲眼目睹的。

  即使像海洋民族有着星辰大海的目标,征服外太空的雄心,但任由自然环境被破坏下去,也极有可能在实现星际旅行找到第二个宜居星球并成功移民前,地球就已经被折腾得不堪重负,资源也消耗殆尽了。你愿意自己的子孙后代生活在一个这样的世界吗?

  再看我们的邻国日本。日本是个岛国,四面环海,台风、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大自然在给人类带来各种恩惠的同时,也制造了无数灾难。人们对自然产生依赖与恐惧两种情感,自然崇拜就是在这种情感基础上产生的。人们把与自身生存密切相关的自然现象与自然物,皆当作崇拜的对象。

  但在40多年前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在环境保护和治理上,日本也曾走过一段很长的弯路,经历过惨痛的教训。对此有人说,日本的环境是从此起彼伏、震惊世界的污染公害中抢救出来的,日本足足花了二十年时间的努力才得以重见碧海蓝天。

  最后来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有“天人合一”的说法,所谓“天”指的就是道、真理、自然规律、自然界。儒家、佛家也都主张尊重自然,关爱生命。虽然各家在“天人合一”的阐释上有差异,但都是把人与自然视作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文化差异随着全球化变得不那么明显了,很多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如今发达国家更加的重视环境保护而我们却背道而驰了:中国正经历一个经济飞速发展,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没有再遵循过去的观念指导,带来的环境破坏已经越来越严重了。而且我国人口众多,可以预见这种破坏在程度和速度上会更严重。

  比如去年,中国快递业务量突破300亿,平均每个商品就要消耗约1.4m的胶带、1m泡沫纸、2m多塑料膜,却没有一个成熟的回收机制,被回收的数量微乎其微,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发达国家在治理环境问题方面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就好比是年轻的时候不爱惜身体卖命工作,到老了疾病缠身又拿年轻时挣的钱去治病,关键是可能还治不好。浮躁的社会中,人容易短视。然而钱是挣不完的,身体健康、生态健康却是有可能一去不复返的,尤其是濒危物种,灭绝了就灭绝了。

  所以我认为,无论从情感上还是理智上,从传统意义上还是现代意义上,就算是为了我们自身的文明得以延续,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有一个更加健康的地球,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持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态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