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文化  文化

为什么不断有人提倡恢复繁体字这背后究竟有多少故事!

  我想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说起!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开始新的篇章!与此同时,已经转进(倒不如说是败退)的国民政府,在

  蒋介石在此次会议上直言:“为大众写的文字而不能大众化,那如何望其有效?我们须知文字是大众达意表情取得知识和争取生活的工具……所以简体字的儒要是生活的需要,时代的需要。”

  而在随后的历史过程中,政坛的诸多元老人物,比如何应钦等人也曾提出文字改革。比如何应钦,便曾经在1969年于十中全会中全面提出过整理简字案。

  那为什么的文字改革就胎死腹中了呢?其实这也与已经进行的文字改革有些密切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早在1952年2月便成立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收集民间及以来主张汉字简化学者们的建议,并于1954年底提出”汉字简化方案“草案,最终在1955年2月公布于人民日报上!1955年7月,国务院成立“汉字简化方案审定委员会”,由董必武为主委,郭沫若及作家老舍等文化精英都是该会成员!

  1956年,国务院通过文字简化的决议后,简化字方案正式发布,第一批共285个简化字问世,此后陆续修订增补,并将文字的平均笔画由16.08降为8.16画,直到1964年5月,文改会对已发布的简化字进行归纳整理,形成2238字的《简化字总表》,这也成为我们如今使用的简体字的对照标准!

  由于此时已经先行进行文字改革,正所谓敌人提倡的我们就应该反对,考虑到这一因素,于是当时的政府便开始对简体字的态度立刻转变为反对,成天说简体字就是匪来匪去的东西,并联合部分旧时代的文人对已经完成的文字改革进行抨击,以求获得所谓的文化“正统权”!

  这些话,不是匪夷所思的猜测,而是一些学者自己的回答!比如学者林安梧,便在载于《国文天地》的文章《文字简化面面观座谈会发言纪要》中写到:

  “因斗争的对方推行简体,我们就倡导繁体,依哲学角度而言,我们是作为对立面的另一边,居于‘客’位,沦为强势‘主方’的奴隶,结果得硬是要唱反调。”

  其实文字的简化和繁化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比如进行的第二次文字简化,便是不成功的,而这次不成功,也让我们对待汉字的政策树立出一个标准!

  早在1972年,重组的文改会便开始研究第二次汉字简化,但直到1975年,才只有111个简化字提交给国务院。到1977年冬天,修改后的二简字方案再次报给国务院,并增加到248个,同时有605个字在商榷中!

  但由于此次的二简字改革草案大多采取通行于某行业、某地区的新简化字!过于简单的汉字,已经失去汉字本身的造型美观特点,因此不被广大知识分子所接受。随后的1986年,国务院正式宣布废除“二简字”方案,第二次文字简化也宣告失败!

  汉字第二次简化的不成功,也让国务院明确树立出一个对待文字的态度:“今后对汉字的改革要保持谨慎态度,使汉字形体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以利社会应用。”所以说,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我们官方便再未提出过任何简化方案。

  事实上,从2009年的开始,便不断有人提出恢复繁体字,“恢复繁体字”是一个怎么样的恢复呢?

  我们中国其实从来没有停止过繁体字。的政策规定:在书籍、教材、法律、公文等正式、公开场合必须用简化字,但除此之外允许使用繁体字。并且,现在其实中国对于繁体字的态度更应该说是“识繁应简”。也就是说我们书写简体字,但是鼓励你可以多认识一些繁体字。

  这就好比说,从新文化运动之后我们就开始实施白话文,但如今仍然要阅读文言文。其实,我们如今在很多招牌上依旧可以经常看到繁体字,比如很多很多大学的校名以及一些公司的标志上便依旧是繁体字!除此之外,我们常用的《现代汉语词典》里,简化字旁括号里也会注明对应的繁体字,与鼓励“识繁应简”的政策相对应,而这些行为,本身就说明我国对繁体字并未禁止。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我们如今使用的中国简体字从来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中国简体字,有很多都是根据古代的文字特别是魏晋草书演化而成的,而如今我们某些专家所要倡导的繁体正体字,则是在晚清被正式确认的。并且,简体字的目的是为让更多人普及教育,认识汉字,这有问题吗?

  而且所谓的“繁体字”,和“正体字”这些地方的字是其实有一点差别的,那我们是要恢复哪个地方的字呢?除此之外,繁体字中同样还有一堆异体字和俗体字,我们是不是也需要恢复这些字呢?比如“台”的繁体字有“台”和“臺”,我们只能认“臺”是繁体字嘛?

  以1986年《简化字总表》选取得388个字头为例进行分析,有网友统计,现行简化字中:始见于先秦的有49字,占12.63%;始见于秦汉的共62字,占15.98%;始见于魏晋南北朝的共24字,占6.18%;始见于隋唐的31字,占7.99%;始见于宋的共29字,占7.47%;始见于元代的有72字,占18.56%;始见于明清的共74字,占19.07%;始见于的共46字,占11.86%;始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一字,占0.26%。

  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中国文字本身就是在不断演变的,而汉字也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东汉的许慎便再《说文解字》一书中讲“省”的时候提到,“省”这个字的写法本应是“渻”,但出于实用和简化要求,作者自己把“省”列为正字。如今来看,对于一味恢复繁体的来说,许慎岂不是有错?

  从甲骨文到大小篆书,到隶书,到楷书,再到行书和草书,汉字的发展整体上都是呈现出由繁到简的趋势。以古代为例,隶书大大简化篆书的步骤,那我们难道还要恢复篆书嘛?同时,王羲之的行书也大大简化隶书!是不是如此一来,《兰亭集序》又一举成为繁体保守者中没有文化的代表?

  我们需要传承中华文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非要大规模恢复它。自己热爱汉服,到我们总不能要求大家都穿汉服吧?自己喜欢中山装,总不能禁止别人穿西装吧?传承与发展,从来不是顽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亦勿施于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