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新闻

历史上的今天之三十三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

  今天的话题有点沉重,因为今天是国家公祭日,是纪念1937年12月份,在南京被屠杀的超过30万无辜的冤魂。

  1937年813淞沪战争爆发,11月5日日军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卫间登陆,中队陷入被日本军队包围的窘境,于是淞沪前线的作战军队开始向南京方向撤退。但由于国民政府没有完备的撤退预案,所以上海的撤退变成了溃败,而在上海到南京的300多公里的路上,设想的梯级防御在溃败下根本没有起到作用,日军尾追着上海撤下的军队直接就到达了南京城底。

  面对兵临城下的局面,其实随着江阴要塞的丢失,当时南京已经无险可守。1937年11月20日,中国政府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政府机关、学校纷纷迁往内地,很多市民也逃离了南京。而当时蒋介石又希望能在南京抵挡一下,于是唐生智面对蒋介石拍了胸脯,公开表示誓与南京城共存亡,对蒋介石则承诺没有命令决不撤退。为了防止部队私自过江撤退,唐生智采取了背水死战的态度。他下令各部队把控制的船只交给司令部,又将下关至浦口的两艘渡轮撤往武汉,还命令第36师封锁从南京城退往下关码头的唯一通道挹江门。

  12月8日,南京外围第一线阵地经过两日一夜的激烈战斗,各主要防御地段上的工事多已被日军炮兵及航空兵火力摧毁,守军伤亡惨重。第一线阵地守军退守复廓阵地;南京外围第一线阵地被突破后,守军撤退仓促,缺乏有效的掩护措施,日军乘势尾随,跟踪追击,以致有些复廓阵地尚未占领稳固,即为日军突破。

  9日当天,突入至光华门外的日军第9师团部队攻占了工兵学校。下午,少数日军突入城内。卫戍司令部急调控置于清凉山的宪兵教导2团预备队一部增援光华门,同时令第87师进行反击。第87师激战约数小时,经多次反复肉搏,终将迫近光华门的日军击退,恢复了工兵学校的阵地,暂时稳定了局势。但已突入城中的少数日军仍潜伏于光华门城门洞中。

  12月10日,日军向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紫金山第3峰等阵地发起全面进攻,当夜,第156师选派小分队坠城而下,将潜伏城门洞中的少数日军全部歼灭。雨花台方面,日军2个师团主力和步、炮、坦克及航空兵协同攻击,将第88师右翼第一线阵地全部摧毁。残部退守第二线师团猛攻紫金山南北的中队阵地。激战终日,日军毫无进展,武汉大本营发现撤至南京部队的战斗力及士气已远不如淞沪作战,南京外围主阵地带仅防守两三天即告失守,而复廓阵地立足未稳即在主要方向上又被敌突破、迫逼城垣时深感形势严峻;当得知当涂附近已有日军渡江时,更感局势危急。为避免南京守军被敌围歼,蒋介石于11日中午考虑令南京守军撤退,遂令时在江北的顾祝同以电话转告唐生智。顾要唐当晚渡江北上,令守军相机突围。唐生智由于自己曾力主固守,若突然先行撤走,怕今后责任难负,因而要求必须先向守军将领传达清楚最高统帅的意图后方能撤离。唐生智于当夜与罗卓英、刘兴两副司令长官及周参谋长研究后,决定于14日夜开始撤退。遂于12日凌晨2时许召集参谋人员制订撤退计划及命令。

  12月12日自拂晓起,日军即集中炮兵及航空兵火力对复廓阵地及城垣发动猛攻。第88师师长孙元良率师直属队及第262旅一部兵力擅自向下关退却,企图渡江北撤,在挹江门内被第36师师长宋希濂劝阻,仍返回中华门作战。城东方面,日军第16师团仍在孝陵卫西山及紫金山一带激战。

  中午前后,在日军猛烈炮火轰击下,中华门及其以西城垣数处倒塌,一部日军在炮火掩护下由缺口突入城内。第88师遂即撤走。当时中华门内大批居民为逃避炮击和日军,纷纷向城北部难民区逃跑,与溃退的散兵拥挤在街道上,城中秩序开始陷于混乱。

  卫戍司令部为了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撤退,于14时指示第36师负责维持城中及下关的秩序 。但此时日军第6师团一部已突入至中华门内,第16师团及第3师团已逼近中山门及光华门,第6师团左翼旅已逼近水西门。守军第2军团退至乌龙山,教导总队退至紫金山,第74军派人去三汊河架设浮桥,企图渡江撤退至浦口,被第36师制止,南京守军已开始呈动摇态势。唐生智等决定改在当夜撤退。

  12月12日17时,卫戍司令部召集师以上将领开会,布置撤退行动。唐生智首先简要地说明当前战况,询问大家是否还能继续坚守。与会将领无一人发言。唐生智遂出示蒋介石命守军相机撤退的电令,即由参谋长周斓分发了参谋处已油印好的撤退命令及突围计划。

  卫戍司令部突围计划的基本精神是大部由正面突围,一部随司令部由下关渡江。但在书面命令分发后,唐生智又下达了口头指示,规定第87师、第88师、第74军及教导总队“如不能全部突围,有轮渡时可过江,向滁州集结 ”。这就大大降低了命令的严肃性,也为不执行命令制造了借口,以致计划中规定的由正面突围的部队,除广东部队第66军及第83军之大部按命令实施突围外,其余各军、师均未按命令执行。有口头指示为依据的部队,必然一起拥向敌人尚未到达的下关,以便迅速、安全地渡江北撤;许多未接到撤退命令的部队因发现友军撤退而撤退。虽接到命令而并不知道撤退计划详情的旅、团长们也都认为上级既然要军队撤退,在下关必然已准备好大量渡江工具,因而亦皆拥向下关。

  自行决定由下关渡江的军、师长大多未按命令规定的时间开始撤退,而是在散会后立即部署部队撤退。有的单位在接到命令前即已撤走。如卫戍司令部第2军团负责固守乌龙山要塞以掩护其他部队撤退和突围,应最后撤退,但徐源泉于12日下午即率其第41师和第48师从周家沙和黄泥荡码头乘坐其预先控制于该处的民船最早渡至江北,经安徽去江西整顿。乌龙山要塞部队在徐源泉部撤走后,也于当晚毁炮撤去江北。有的将领只向所属部队打撤退电话,或回去安排一下撤退事宜就脱离部队,先行到达下关,随同卫戍司令部及第36师乘渡船先到江北。如第71军军长王敬久、该军第87师师长沈发藻等根本未回指挥所;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回到富贵山地下室指挥所后告知幕僚撤退任务,即留参谋长邱清泉处理文件等,自己单独先去下关;其第2旅旅长胡启儒得知撤退消息较早,不等会议结束,即以奉命去下关与第36师联系为由,电线团团长代行旅长职责,独自先去下关。

  由于城中各部队多沿中山路向下关撤退,而挹江门左右两门洞已经堵塞,仅中间一门可以通行,各部争先抡过,互不相让,不少人因挤倒而被踩死。如教导总队第1旅第2团团长谢承瑞,在光华门阵地上曾英勇地抗击日军多次冲击,却在挹江门门洞内被拥挤的人群踩死。有的将领,如第83军第156师师长李江见城门无法挤过,就从门东侧用绑腿布悬吊下城出走。

  下关情况更为混乱,各部队均已失去掌握,各自争先抢渡。由于船少人多,有的船因超载而沉没。大部官兵无船可乘,纷纷拆取门板等物制造木筏渡江,其中有些人因水势汹涌、不善驾驭而丧生。

  因乌龙山要塞守军撤走,原停泊于草鞋峡、三台洞(燕子矶南)的“文天祥”鱼雷快艇中队也于12日夜驰去大通,12月13日拂晓,日军山田支队未经战斗即占领了乌龙山;日海军舰艇通过封锁线师团一部亦乘舟艇进至八卦洲附近江面。大量正在渡江的中队官兵被日海军及第16师团的火力和舰艇的冲撞所杀伤。宪兵副司令萧山令即死于半渡之中。与此同时,日军各师已分由中山门、光华门、中华门、水西门等处进入南京城内;原在镇江的天谷支队已渡过长江,正向扬州前进中;国崎支队已至江浦,正向浦口前进中。已渡至江北的中队沿津浦路向徐州方向撤退。

  大部分未能过江或者突围的中国士兵流散在南京街头,不少人放弃武器,换上便装躲入南京安全区。13日晨,日军攻入南京城,开始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南京大屠杀。

  进城兵力约50000人,执行军纪维持的宪兵却仅有17人的日军除了个别地或小规模地对南京居民随时随地任意杀戮之外,还对中国人,特别是解除了武装的军警人员进行若干次大规模的“集体屠杀”。大规模屠杀方法有机枪射杀、集体活埋等,手段极其残忍。

  12月15日(日军占领第3天):已放下武器的中警人员3000余人被集体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密集扫射,多人当场遇难。负伤未死者亦与死者尸体同样遭受焚化。夜,解往鱼雷营的中国平民及已解除武装的中人9000余人被日军屠杀。又在宝塔桥一带屠杀3万余人。在中山北路防空壕附近枪杀200人。

  12月16日(日军占领第4天):位于南京安全区内的华侨招待所中躲避的中国男女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集体押往中山码头,双手反绑,排列成行。日军用机枪射杀后,弃尸于长江以毁尸灭迹。5000多人中仅白增荣、梁廷芳二人于中弹负伤后泅至对岸,得免于死。日军在四条巷屠杀400余人,在阴阳营屠杀100多人。

  12月17日(日军占领第5天):中国平民3000余人被日军押至煤炭港下游江边集体射杀。在放生寺、慈幼院避难的400余中国难民被集体射杀。

  12月18日(日军占领的第6天)夜,下关草鞋峡。日军将从南京城内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的中国难民男女老幼共57418人,除少数已被饿死或打死,全部用铅丝捆扎,驱集到下关草鞋峡,用机枪密集扫射,并对倒卧血泊中尚能挣扎者以乱刀砍戮。事后将所有尸骸浇以煤油焚化,以毁尸灭迹。此次屠杀仅有伍长德一人被焚未死,得以逃生。大方巷难民区内日军射杀4000余人。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在回顾南京大屠杀时,不禁又想起了前几天我们读到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苏联人用巷战捍卫了自己的尊严,并使得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止步,而南京,却让五六万日本军人屠杀了三十多万中民。南京保卫战的失败是南京大屠杀的因,但南京保卫战的结局其实早就注定了:

  1、 淞沪战争打响,蒋介石还是希望国际社会出面调停,所以从战略上对日军进攻南京估计不足,整体的战略防御没有做到位,导致上海溃败,直接日军一个师团就兵临南京城下

  2、 淞沪作战撤退不利,导致形成溃败,如果战略部署得当,批次撤退,层层防御,有足够的时间能阻碍日军的快速推进。

  3、 南京无险可守,但关于守卫南京的战略一直在摇摆,11月初淞沪已经溃败,11月20日才决定政府西迁,很仓促,而政府撤退并没有安排百姓的撤离,如果南京要守,就要把百姓撤出去,像斯大林格勒那样打巷战,而如果觉得守不住,就应该有军民的撤离方案,结果守守得犹豫,撤撤得唐突,最后导致撤离时发现没有交通工具,大部分军民无法撤出。

  4、 南京放弃防守成为溃败:开始给官兵的命令是守,结果要撤的时候,长官抛下士兵先跑,担任防御狙击的部队先跑,导致无法有效掩护大部队撤离。包括撤退混乱,本来多方位突围成功率更高,可是由于撤退混乱,造成绝大部分部队拥挤到江边形成踩踏并被日军屠杀。

  在南京保卫战中,有些部队战斗得非常英勇,比如88师,虽然孙元良带着部分部队跑了,但还有一支千人残兵守卫着阵地,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萧山令也率领宪兵在江边与日军激战五个小时。但部分官兵的英勇却无法形成斯大林格勒那样的铜墙铁壁,牢牢的将德军消耗在斯大林格勒里面。让德军却步,背后的差距其实更多的是在高层。中国的军人是英勇的,但在无能的指挥官指挥下,只能是无谓的牺牲。所以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仅仅三年的时间,占尽优势的国民政府却迅速溃败,输掉了整个。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