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京文化  文化

欢迎“老南京”们回家 张敬华用了五句诗词

  一道金陵盐水鸭,勾起浓浓乡情;一条城南老巷子,连接悠远回忆。“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5月20日,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暨首届全球苏商大会在宁举行。当晚,南京市委、市政府邀请参会嘉宾,参加“金陵故乡行”系列活动,以诚挚热情、醇厚亲情迎接海内外“老南京”们回家。省委、市委张敬华更是现场引用五句诗词名句,与大家共叙桑梓情谊、共话家乡发展。

  看南京、话发展、抒愿景,金陵故乡行,勾起“南京记忆”、见证“南京业绩”、绘就“南京愿景”、共筑“南京梦想”。一路采访参会嘉宾,记者发现,解乡愁之思的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街巷里的梧桐,更有南京发展的巨大变化和美好前景。正如张敬华所说,“一个群贤毕至、群英荟萃的南京,必将与大家共同遇见更好的自己,赢得美好的未来”。

  北宋时期,著名诗人王安石在赴京上任的路上,写下了这一思念南京的千古名句。千年之后,在这的美好夜晚,各位海内外“老南京”相约故乡、欢聚一堂,共叙桑梓情谊、共话家乡发展。从大家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一脉相承的浓浓乡情,更看到了饮水思源的赤子之心。在此,我代表南京市委、市政府,以及840万家乡父老,欢迎你们回家,并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南京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这次金陵故乡行,勾起了我们共同的“南京记忆”。在座的各位,大部分都在南京工作过、学习过、生活过,关于这座古城、绿城、科教城、枢纽城、产业城,一定都有不少珍藏心底的美好回忆。此时此刻,那些熟悉的味道最令人怀念。从金陵盐水鸭、龙袍蟹黄包到鸭血粉丝汤、赤豆小元宵,从绿柳居、奇芳阁到韩复兴、蒋有记,这些耳熟能详的特色美食和本土“老字号”,共同串起了“舌尖上的南京”“记忆中的金陵”。此时此刻,那些熟悉的过往最令人难忘。在街头巷里、城南城北,在明城墙边、梧桐树下,或者留下了你们的童年趣事、青春往事,或者记录着你们的创业故事、奋斗轶事。这一点一滴,是大家精彩的人生缩影,也是南京宝贵的城市印记。

  这次金陵故乡行,见证着我们共创的“南京业绩”。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南京解放70周年。70年间,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南京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发展质量大幅提高,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广大新老南京人团结拼搏、接续奋斗的结果,也离不开在座各位心系故土、情系家乡所作的重要贡献。

  这次金陵故乡行,升腾着我们共绘的“南京愿景”。我们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总对江苏提出的“强富美高”总要求,结合城市总规修编,确定了面向2035的城市发展总体构想,提出了“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目标愿景。相信在海内外南京人的共同努力下,这些美好的愿景一定能够早日变为美好的现实。

  这次金陵故乡行,开启了我们共筑的“南京梦想”。记忆里的故乡,让人神往、令人难忘;新时代的南京,潜力无限、生机无限。特别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多重国家战略在这里叠加交汇,让南京发展充满无限可能。这次江苏发展大会和“金陵故乡行”活动,是再叙乡情、增进友情的重要平台,更是筑梦桑梓、合作共赢的崭新起点。

  欢迎你们常回家乡走走,带着家人一起,看看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的温暖,让乡愁乡情的根代代延续、永不断线。

  诚邀你们共赴家乡荣光,把自身事业进步与家乡发展跨越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发挥独特优势,抓牢战略机遇,把握广阔市场,共同为南京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汇智聚力。

  期待你们多为家乡代言,依托广泛的联系渠道,讲好南京故事、传播南京声音、扩大南京影响,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南京、走进南京,推动全球资源布局南京、汇聚南京。

  对于久别故乡的游子来说,桑梓亲情魂萦梦牵,家乡发展日新月异。今天的南京,以故土的情怀温暖着远行游子,更以良好的创新创业发展“强磁场”吸引着海内外英才。

  “强磁力”源于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美好愿景:建设“创新名城”,南京启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着力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构筑一流创新生态;建设“美丽古都”,旨在充分彰显“自然山水韵、古都文化魂、国际现代貌”的南京气派,丰富拓展美丽中国建设的南京实践。

  记者了解到,在科技创新方面,去年,南京的创新突破性地实现了“七个新增”:一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70%;二是新注册科创型企业增长17%;三是目前累计签约市场化运行的新型研发机构239个、孵化引进企业1400多家,有5名诺奖得主、76名海内外院士参与其中;四是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34万人、增长60%;五是PCT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增长92%和43%;六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7%;七是按照国家级标准建设的高新园区从3个增至15个,南京高新区在全国的排名实现明显进位。今年6月26日—30日,还将举办首届“南京创新周”,面向全球集聚创新资源。创新,正日益成为南京最鲜明的城市气质、最显著的城市标识。

  围绕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这一顶层设计,南京在空间布局上,确立了“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的总体框架,规划的中心城区是“一主一新”,即江南主城和江北新主城,致力于形成“一江两岸”联动发展新格局,推动南京从倚重江南的“秦淮河时代”迈向拥江发展的“扬子江时代”。继“跨过秦淮河”“跨过长江”谋划推动城市发展后,最近南京又“跨过紫金山”,启动实施东部崛起战略,重点打造紫东地区这一战略增长极、发展新高地。

  “强磁力”源于南京靓丽的发展成绩:2016年GDP迈上万亿台阶,去年增长8%、增幅名列东部沿海GDP过万亿城市第1位,人均GDP超过2.2万美元、在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中名列第3位。今年一季度,有8项主要经济指标名列全省第1位,其中GDP增长8.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直比增长12.9%。

  “强磁力”源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南京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4+4+1”主导产业蓬勃发展,新旧动能加快转换,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万亿,智能电网、节能环保等6个新兴产业规模超过千亿,在去年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名列第1位。

  “强磁力”源于南京深化改革开放营造的良好营商环境:大力推动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出台优化营商环境100条、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30条等政策举措,“不见面审批”、预审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864”改革等创新做法走在全国前列。根据最新发布的全国营商环境100强城市榜单,南京名列第5位,仅次于北上广深。江北新区作为全国第13个、江苏唯一的国家级新区,成立4年来,人口增加了80万,去年GDP增长了13%。

  “强磁力”还源于宜居宜业美好城市环境:近年来,南京城乡建设、生态保护、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长足发展,连续10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我是南京人,生于南京,在南京住了19年。南京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主任鲍哲南,先后毕业于金陵中学、学,如今已经是世界知名科学家的她,每次回到南京,都能看到这个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人感受到南京正从一座千年古都蝶变成一个万众瞩目的国际型都市。更为不易的是,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南京还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其原有的深厚历史人文底蕴,实现了人文和科技的完美结合。”鲍哲南说。

  金陵故乡行,既是乡情之旅、发现之旅,也是机遇之旅、合作之旅。“南京发展潜力无限,我充满信心”“希望找到合作发展机遇,为家乡发展做出更多贡献。”……采访中,很多嘉宾表达了在南京创业创新、寻求合作的愿望。

  参加“金陵故乡行”活动的嘉宾中,来自金融领域的加拿大群信金融总裁、瑞达按揭投资信托基金总裁许群是南京人,她尤其关注南京金融产业发展,“南京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中蕴含着金融业发展广阔商机,希望找到更多合作机遇。”

  在宁投资多年的德国菲尼克斯电气集团执行副总裁、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顾建党认为,南京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也不断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城市的未来发展想象空间巨大。”顾建党向记者透露,菲尼克斯正在推进和南京更多领域的合作,位于江宁的现代智能工厂明年年初将竣工,电动汽车基地也已经落户溧水。菲尼克斯还将在宁打造创新生态圈,构建新的创新模式,吸引更多创新要素向南京汇聚。

  “海内外南京游子是助力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首届江苏发展大会以来,许多南京籍或曾经在宁工作生活过的高层次人才、企业家等,走进家乡,了解南京,寻求发展机遇,收获了一批合作意向和项目。下一步,南京将用好江苏发展大会和全球苏商大会这一平台,积极推介南京发展机遇,拓宽交流合作领域,促成更多合作成果,为推动南京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